●进军修路,奋战高原
我师执行修建川藏公路的任务,是自1950年抢修二郎山开始的。那时大陆上的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国家正进入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早日解放西藏人民,完成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我十八军部队&ldo;一面进军,一面修路&rdo;,把光明和幸福带往西藏边疆。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党委的决定,我师一六二团首先自四川邛崃县出发,经过8天徒步行军,到达二郎山工地,担任了我师修路任务的先锋。
1953年3月,我师直属分队和一六o团、一六一团,在完成了肃清川西残匪和支援地方工作等重大任务的凯歌声中,在川西人民的热情欢送和鼓舞下,分别自大邑、邛崃、灌县、金堂等地出发,踏上了向康藏高原进军的征途。同时,一六二团亦奉命西进,同全师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修建甘孜机场的任务。1951年10月,甘孜机场基本竣工,为了尽快打通川(康)藏交通,贯彻执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我师遵照上级指示,除命一六一团暂留甘孜机场执行结尾工程外,师直和其他各团均先后开进到风雪弥漫的雀儿山,同兄弟部队一起,执行年前打通雀儿山的任务。此时,工兵第五团配属我师领导,亦在同时到达雀儿山工地。自此,我师即开始了连续的、紧张的、以进军修路为中心的战斗任务。
50年代初期的康藏高原,是一个尚未被揭开的地理之&ldo;谜&rdo;。这里海拔高,气候差,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一座座高山,一道道激流,曾使许多旅行家和探险家触目惊心,停步不前。据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所载,这里的交通状况是&ldo;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rdo;;&ldo;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未有不胆战股傈者&rdo;。许多奇妙的记载和风趣的传闻告诉人们,要在这使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修出公路,是异常艰难的。
当时,我师面临着两个情况:一是从内地到高原,各方面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生活不适应,同藏族群众语言文字不通,而工作的政策性强;二是从战斗队转为工程队,工作对象变了,不熟悉施工技术,不了解怎样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工作。虽然经过二郎山和甘孜机场的施工锻炼,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因公路沿线地形更为复杂,工程更为艰巨,同时气候多变,运输补给困难等,所以对部队的要求更高,面临的困难就尤其突出。
但是,我们了解修建这条公路的重大意义,我们有信心修好这条公路。我们认为,部队由不习惯高原生活到逐步适应高原生活,由不通藏语藏文到逐步学会藏语藏文,由不懂工程技术到逐步掌握工程技术,由缺少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了解到逐步地熟悉情况、摸清问题,是一个实际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就一定能成为一支懂政策,明策略,能吃苦耐劳,有技术,作风好,纪律严的战斗队和工程队,为解放西藏,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和增强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全师指战员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投入了施工,同各种困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雀儿山、矮拉山、密拉、牛踏沟、色霁拉等,都是川藏公路上有名的重点工程,也是我师曾经艰苦奋战的地方。这些地方,有的是雪峰冰川、峭壁迭嶂,有的是峡谷激流、草泽泥沼,有的是地震区、森林区,有的是流沙塌方、崖坍滑坡……夏天,工地经常受到暴雨山洪的冲击;冬季,地上的冻土比石头还要坚硬。1954年8月加龙坝工地发生的一次泥石流,历时30余分钟,奔流倾泻,声势汹涌,巨石在河槽中翻滚冲击,声若雷鸣,使两岸的地层都发生强烈的震动。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多样,且其特点差异都比较大,因而施工的难度往往出于意外,使部队遇到了数不清的障碍。正象一位记者在部队采访时说的:&ldo;连绵起伏的雪山银峰和奔腾咆哮的江河激流,增添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唤发了诗人的感情、画家的妙笔,然而谁能想到,在另一方面,却给进藏修路部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rdo;
海拔5300米的雀儿山,峰峦险峻,地势高寒,气候恶劣,严重缺氧。由于它每年有八九个月被冰、雹、雪、雨所封锁,因此被人们看作川藏路上的一道险关。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ldo;登上雀儿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气,头晕加目眩,四顾雾茫茫,风雪弥漫漫,深沟大壑多,断崖峭壁连,要想越过去,真是难!难!难!&rdo;我们来到这里,虽然还在10月下旬,但它早已银装素裹了。凛冽的寒风夹着雪片,象脱缰的野马,狂啸怒吼,覆盖了茫茫大地,吞噬了条条山路,封住了道道溪流。当时不仅平地积雪二三米,而且地面的冻土象一层厚厚的铜板,一镐一个白印,震得人手心发麻,虎口欲裂。此外,有些施工地段头顶着悬崖,上面堆积着大量的积雪,每当刮风或融化时,就因失去稳定,自动向下崩落,形成&ldo;跳动雪崩&rdo;,给施工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面对险情,我们的同志非但没有畏怯,反倒激发了昂扬的斗志。大家认为,在隆冬季节前来修路,就是为了让汽车早日开到拉萨;高寒地区能不能快速施工,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励着每一个人,都在要求担任最艰险的任务。师党委反复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对施工计划、劳力安排、安全措施、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逐项进行了检查和调整。同时,通过自上而下的讨论,采取了&ldo;稳步打开局面,逐步提高工效&rdo;的施工指导原则,要求稳中求快,快必须稳。经过实践,逐步摸到了规律,取得了经验,较好地适应了雀儿山的自然环境,使施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