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世界屋脊啥意思 > 第281章(第1页)

第281章(第1页)

在遵守藏民风俗习惯上,部队一般执行得是好的,遇过年过节,给房东拜年、送礼或请客,军民关系非常密切。每年拉萨藏历年传召时(二十几天)我们把机关门前的街道打扫得很干净,拉萨僧俗人民深受感动。驻墨竹工卡部队,该地正副宗本在向藏政府报告中说:&ldo;解放军在此遵守纪律很好,龙须(即拉萨河两岸或中间沙坪上的树木)一根没动&rdo;。该团今年开赴工区时,曾分别召开军民座谈会告别与征求意见,离开前三天就搬出房子,进行彻底检查与赔偿工作。当部队离开驻地时,群众以牛马争驮战士行李相送。

进藏以来,军区及各部队的卫生机关为藏胞治病。据不完全统计,仅军区门诊所1951年为藏胞初诊145万人次,复诊50750人次。1953年到1954年太昭以西驻军普遍为藏胞治病,据初步统计,初诊17509人次,复诊7629人次。1953年上半年军区门诊所给群众种痘6000多人。某工区附近瓦窑村藏胞央共的妻子难产,婴儿死于腹内,很危险,某部卫生班长祝荣福听说后,忙赶去助产,救活了产妇。五十二师卫生员王玉君一个月内就挽救了两个患急性肺炎的藏胞,免于死亡;一孕妇胎儿死于腹中7小时,经我医生动手术取出死胎,挽救了大人的生命。由于部队重视这一工作,医务人员的辛勤努力博得广大藏胞的拥护和爱戴,故称解放军医务人员是&ldo;毛主席的门巴&rdo;、&ldo;毛主席的代表&rdo;、&ldo;我们最亲切的人&rdo;。通过这一工作,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并给藏胞灌输了卫生科学常识。群众从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远道来我军驻地求医。

1954年7月中旬,江孜、日喀则地区因山湖冰崖崩溃,突然发生水灾,灾区波及300华里,受灾群众约3万人,饥寒交迫。在发灾时,我军战士在寒流中英勇抢救受灾藏胞及其财产,后西藏工委、军区党委及时号召全区部队自愿捐献救灾,各机关部队除捐献大批被盖、衣服、鞋袜等外,尚有巨额现款。全区部队捐献共折合银洋127804元,物资约计32包(每包约60斤)。受灾人民接到捐物捐款后,都感动得流着眼泪说:&ldo;毛主席是我们的亲爹娘,解放军是我们的亲兄弟,他们与我们永远血肉相连,患难相共。&rdo;

●第四、开荒生产

我区部队的农业生产几乎是同进军修建任务同时开始的,到1951年冬天就较具规模了。当时,前方部队刚刚进入拉萨,除部分部队继续执行进军任务外,其他部队亦未得到适当时间休息消除几千里连续行军的疲劳,即组织了70以上的人员投入了生产开荒运动。

我们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藏族人民的负担,并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逐步地推广给藏族人民,并在此基础上改善部队的生活。

当时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而几年来的农业生产过程,就是部队用毅力、决心和智慧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胜利的过程。生产开荒开始时,就已经是冬天,因补给运输的行列远远落后于迸军的行列,冬衣尚未发下,粮食菜蔬都较缺乏,部队曾一度煮豌豆吃,或喝糌粑稀糊,加上部队长途行军体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对进行繁重劳动更有不少困难。工具缺乏而且质量不好,除在进军中携带来的和从印度购买来的一部分洋镐铁锹外,在技术条件非常不好的情况下,自造了一部分镐、锹和犁、耙。这样,开始时平均三人一把工具,有些同志因没有工具,便用牛肋骨和石片掘地,且当时生产的场地,是历来的荒滩、灌木丛生的草坝,或当地人民弃之年久的荒地(就是这也很少),这些地方的特点是,树根和草根的密密交织,使土壤坚实而有弹性,加上正值冬天,有的地方冻土深达20多米。当年的任务是每人平均开荒2亩,并为了保证丰收,还要努力修渠、积肥。当时部队由于高原生产经验的缺乏和开垦的尽是新荒,一部分同志的信心不足,这也是一个较重要的困难,这个思想困难是在长期实践中用请教当地群众和用事实来解决的。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部队以巨大的热情和勇气迎接了这一任务。当时,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些口号:&ldo;以战斗的姿态进行生产,建设边疆!&rdo;&ldo;把千年的荒滩变成良田!&rdo;&ldo;用自己的双手帮助藏族人民建设美好的家园!&rdo;&ldo;学习志愿军和天德山英雄连的战斗精神,争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rdo;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的领导,组织了各级的生产委员会专门领导这一工作,军区生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就是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将军。为了推动生产工作,军区直属队并专门出版了小型报纸,名叫&ldo;生产报&rdo;。生产中人们战胜困难,积极劳动的事例是很多的。开初规定劳动肘间为8小时,很多人在太阳还未升起,就冒着凛冽的寒风上工,而有的人当月亮出来后,才收工回家,许多人手上起了重重血泡,许多人累得腰痛和胸痛。但是,很少有人要求请假休息。当然,领导上劝阻了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并对较重的病号加以主动照顾。军区警卫二连,因为没有及时领到工具,用帐篷钉子绑上绳子开荒,每人每天可以开到5分地。在犁地时,因牲口死亡很多,无法满足各生产单位的需要,有的单位,如驻江孜的单位,马上就有人来拉犁耕地;为了争取按时播种,有的单位轮班通宵犁地。为了保证丰收,需要在高原雨季来前,供给土地充足的水分,就要修许多水渠。下水、打桩、填石子、架水槽的工作往往是在早上气温摄氏零下十五度和在暴风飞沙的情况下进行的。浇水时,人们要昼夜不停地护渠,在冰冷的水里铲平地面,培筑地垠。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如在拉萨西郊247万米长的水渠上,特别是在主渠上或险要地带有一个地方垮了,就要影响整个工区的生产,不能保证按时播种,某部刘洪才就是把身体躺在冰冷的水里,堵住漏洞,保证了水渠安全供水。施肥工作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数的几辆木轮车和不多的马匹,离运肥的需要相差极远。于是便使用了一切可用的工具,用牛皮船运,用铁筒装运,用自制的牛皮包担运,用尖底筐背运,这时,从拉萨到西郊的大道上,从拉萨河岸到工地上,运肥的队伍来往穿梭不停,每天战士们要负重行走七八十华里,甚至有走100华里的。1952年春天,军区直属队把250多万斤肥料从拉萨城里运到15到20华里外的工地上去,就是完全使用上述方法。当然,这种生产条件是在逐步的改善的,1953年,我们就有了部分的胶轮马车。不少战士写信要亲人寄来庄稼和菜蔬的种子,并把亲人寄来的种子试验性地种在地里或自己特定的一小块土地上。七八月里,当麦苗正在旺盛的季节,草和虫子一齐向庄稼进攻,没有科学设备,拔草和捉虫的工作也全部是手工式的。当收获的季节快要来临的时候,正逢高原的雨季,有的地方又要把原来用来挡水浇地的地垠大大地加高加宽,防止庄稼被大水吞没。1952年夏天,一个夜里,拉萨河水暴涨,汹涌的洪水眼看就要淹没了拉萨西郊的几大块青稞地。告急的警号响后,谭冠三将军便带着人们趟过了一道深及腰部、宽五六十米的急流,在火光中,在冰冷的水里,紧张的工作了三四个小时,终于把洪水阻止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