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大娘大婶听元初一说有多少萝卜和蔬菜她都收,她们就忙着回家拔萝卜去。元初一看着外面修台阶的人,忙得热火朝天,她忙带着十五十六烧水泡茶,备上干果点心,端出来招呼他们喝杯茶休息会儿再忙。
村长等人忙了一下午了,早就口干舌燥了,见他们姐弟三人端着茶水点心过来也不假装客气,就停下来喝茶休息。
几个汉子中有几个是和村长年纪相仿的叔伯,有两个则是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村里的大龄未婚青年,因为家里穷,他们一直都娶不上媳妇。面对落落大方的元初一,他们倒是不敢直接面对她,喝着茶都避到一旁去,喝不到两杯就抢先干活去了。两人如此勤快,倒是给元初一留下好印象。
“几位叔,请问你们这些天还有时间吗?我想在屋子旁边盖间磨坊,做豆腐!”趁着他们休息,元初一又说出自己的打算,请他们帮忙。
“元娘子,你这生意看来挺好做的呀!”几位叔伯纷纷道,“你这磨坊打算什么时候盖?现在是农闲,我们大伙都有时间,只要你说,我们随时开工!”
现下农闲时节,地里没什么活,村里很多男人都外出打零工挣钱。元初一要盖磨坊,无疑是给他们挣钱的机会。
“等叔帮我把地买了,地契一到手就盖!”元初一也不瞒他们她要把这片荒地全买下来的打算。
张永福呵呵笑,“地的事叔已经给你办了,今天衙门已经派人来量过地了,明天我们拿钱去交,地契就能办下来了!”
“好咧,谢谢叔!”元初一就知道张永福是个办事牢靠,且办事效率极高。
“唉哟,你这丫头咋这么能干,又是开店,又是买地,又是盖磨坊!”一位大伯赞道,“只是这么多活计,你一个小娘子自己能顾得过来吗?”
“无妨,我到时作安排。只是若是到时需要请各位叔伯帮忙,还希望能得到叔伯们的援手。”
元初一给他们续茶水笑盈盈道。她脸上虽然有伤,破了相,但她的笑容依旧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她又如此知书达理,几位大叔大伯当即就一口应承下来,说她只要有事需帮忙,招呼一声他们就来。
看着天色渐晚,张永福他们也不再闲扯,忙着去铺台阶。村里,张春霖兄妹知道元初一回来了,他们也依着昨天的约定,叫上张春发和昨天那姑娘李二丫来到她的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村里,许阿婆家。
小石头正在院子里拿萝卜叶喂两只鸡,许阿婆在厨房里忙碌。这时,元初一的身影出现在门外,还没待她叫门,眼尖的石头已经看到她,高兴地跑到门后去给她开门,热情地招呼她进门。
“元姐姐,你怎么来了!快请进!奶,元家姐姐来了!”
“我来找你和阿婆呀!”
元初一进了许家院子,看到这院子占地很小,主屋只有一间小堂屋和左右各一间屋子,那连着的耳房也小很多。但这院子虽然小,但打扫得很干净,东西也摆放得很规整。这一看就知道许他们祖孙是个勤快的人。
正厨房里忙碌的许阿婆听到声音急忙迎出来,热情招呼着元初一进屋坐。
元初一进了他们家堂屋,把带来的一包点心和十个鸡蛋放到桌上,开门见山说道:“阿婆,我今儿来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不知你肯不肯呀?”
许阿婆给元初一倒着杯热水,“元娘子跟我老婆子客气啥,我老婆子能做什么你尽管说。”
元初一脸色略显尴尬,“我的事阿婆想必也听说了,我这身子……”
许阿婆不待元初一说完就拍拍她的手,说道:“孩子,这事没什么,没有过不去的坎!咱们村虽然人多,口杂,但也没几个爱扯是非,你不要难过,也不要多想,好好养身子!”
元初一感激地看着许阿婆点点头。这许阿婆果然是有教养的人。
“大夫说我身子有点弱,孩子有些不稳,让我不能过度劳累,所以,我想请您老去我那里帮我炸豆腐,辛苦费嘛,就每炸十斤豆腐五文钱,您看行吗?”
许阿婆面露感激之色,“哎呦,你这孩子,什么辛苦费呀,你觉得我老婆子能干这活,我去帮忙就是了!”
元初一扬着笑脸,“您能帮忙已经感激不尽了,哪还能让你白辛苦!阿婆,那咱可就这么定了哈,您一会儿就过去帮我!”
许阿婆一口应承下来,说去厨房熄了火就过去。
“石头,你也一起过去跟十五十六玩吧,顺便帮我教教十五认字,好不好?”
石头不敢答应,看向许阿婆,许阿婆笑,“那就去吧,把你以前学过的都好好教给十五!”
石头脸上扬起明媚的笑容,“好的!”
得了他们祖孙二人的应承,元初一放心地回家去。许阿婆揽着石头在身侧,看着元初一的背影悠悠感慨道,“石头,元娘子这是在帮咱们,这份恩情你永远都不要忘了!”
“我记住了!”石头怎么会不知元初一请他们帮忙是假,知道他们家生活窘迫变相帮他们是真。
有了许阿婆帮忙炸豆腐,元初一也就能腾出手来去忙磨坊事情。她先是去外面逛了一圈给磨坊选地址。她选来选去,觉得还是决定把磨坊建住房的旁边,和住房连着,这样她晚上就不用另外找人守着了,若是有人想到磨坊搞破坏,她也能听到。
磨坊的位置定好后,她又进村去拜访村里的能工巧匠李大柱。张二爷说这李大柱手很巧,不仅会做木工活,别的手工活他也能做。元初一找他是想请他帮忙找两块合适的大石头给她做副石磨,她好磨豆腐。
李大柱是个工匠,也是个勤快人,所以他家的生活条件在村里也是顶尖的,虽然比不上村长家的那个大院子,但住的也是很宽敞的砖瓦房。他家里人口也简单,婆娘李王氏,两儿两女,最大的是女儿,十六岁,最小的是儿子,十岁。
“元娘子来有什么事吗?”李王氏站在院门后看着元初一淡淡问道,并没有打开院门,可见她并不欢迎元初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