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躬大安,天下臣民之喜。”恭亲王徐徐说道:“臣等每日恭读脉案,也曾细问李德立,说皇上的天花之喜,来势甚重,千万疏忽不得,总宜静心调摄。”
“说要调养百日。”皇帝问道,“日子是不是太长了?”
“日子从容,调养得才好。只要皇上调养得体力充沛,百日亦不算多。”恭亲王紧接着说:“臣等公具奏折,请皇上俯纳微衷。”
“什么折子?”
于是恭亲王将前一天从慈禧太后那里领回来的、沈桂芬执笔的奏折,递了上去,皇帝匆匆看完,放下奏折在沉吟。
“你们先退下去吧!”皇帝不即接受,但也不曾拒绝,“等朕想一想再说。”
等退下不久,复又叫起,这次是召见奏折上列名的十五个人,两宫太后在御榻左右分坐,脸色都很沉静,恭亲王就知道皇帝已经准奏了。
推测得一点不错,皇帝是这样说:“天下事不可一日松懈,这百日之内,朕想求两位太后代阅折件,等百日之后,朕照常好生办事。”
“是!”恭亲王代表大家领旨。
“恭亲王要敬事如一,”皇帝用很严厉的声音说道。
恭亲王依旧只能应一声:“是!”
接着便是慈禧太后开口:“昨天你们上折子,因为兹事体大,不便答应,要你们先奏明皇帝。”说到这里她转脸向皇帝解释:“昨天西暖阁召见,是军机、御前请见,当时怕你心里烦,没有告诉你。”
皇帝亦信以为真,连连点头,仿佛感激她的体恤。
“你不必再烦心。”慈禧太后目光扫过,先看慈安太后,再看恭亲王等人,最后仍旧落在皇帝脸上,哄小孩似地说道:“你放心养病好了,当着大家在这里,哀家应下来就是了。”
于是从第二天起,两宫太后便在漱芳斋办事,批阅章奏,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军机,裁决军国大事,这又回复到垂帘的光景了。
当然,慈禧太后大权在手,乐得收买人心,再度听政的第一天,就问起瑞麟的遗缺。
瑞麟死在九月里,留下两个缺,一个是两广总督,这个缺因为有许多收入与宫廷及内务府有关,非万不得已,不补汉人,特调安徽巡抚英翰升任。
另一个是内阁首席的文华殿大学士,照规矩应该由资序较次的大学士迁转殿阁,腾出一个大学士缺,归协办大学士宝鋆升补,但皇帝因为停园工的案子,跟恭亲王闹脾气,而宝鋆是恭王的心腹密侣,便有意搁置不理。
此刻慈禧太后一提起来,自然是照规矩办事,李鸿章由武英转文华;文祥由体仁转武英,宝鋆大拜,荣膺体仁阁大学士。
这一下便连带有了变动,宝鋆的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例规是协办大学士的候补者;有人该升协办,便得先调吏部。
论起来兵部尚书英桂的资格够了,因而宝鋆改为“大学士管部”,仍管吏部,而以英桂调任吏部尚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