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饭,游氏走到院门外朝巷口张望片刻,返身关闭了院门,回了屋。
床上还散着未完成的衣服,那是给那孩子做的。游氏将自己慈母般的爱和关怀用那小小的针,细细的线缝在那衣服里面,只指望这满心的爱护能为他遮挡风寒。
游氏正值青春年少时,日子在等待刘嗣超的煎熬里渡过,后来乍闻噩耗,她伤了心,也伤了身子,再嫁给周班头后,一直也没有孩子。周班头因为前头的媳妇是生孩子时难产死的,所以也怕再见着这样的事,并不在乎有没有孩子。反正老周家传宗接代的大任自有人承担,他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所以他反到觉着就与游氏两人过,也蛮不错的。再加上,自那孩子来了家里,家里更是完美无缺了,俩人就将这侄子当做亲生的,尽心抚养,也算是全了他们做父母的心。
正当游氏静静地一针一线的缝制衣服时,院门外传来周班头叫门的声音。
游氏高兴的站起身来,快步走去开门。
门外正是周班头和已经成年的孩子。
“今日回来的不晚啊,可是没有吃饭?饭已经做好了,我这就去摆出来。”她一边关门,一边对已经错身而过的周班头说道:“我今儿回了趟娘家,把你上次给娘买的料子送了回去。”
周班头今日的心情明显很好,脸上挂着淡淡地笑。他听了妻子的话,说:“你把那点心给老人带去没,她上次说好吃的。”
游氏听了,心里很感激。她柔声说:“我走时忘了,那就下次带去吧。”
周班头却回过头来,认真的说:“这天这样热,放时间长了还能吃么。还是自家吃了,下次回去时再买新的吧。”
这时周涛却咦了一声。他停下脚步,把脚从地上挪开,看见二伯母常插在发间的那根银簪被自己踩坏了。
周涛忙捡了起来,一脸的不安。
游氏和周班头也看见了,周班头无所谓的说道:“早让换根好的戴了。算了吧,要你真喜欢,明日拿去铺子里修修看。”
自然,周班头绝不会是那个送簪子去修的人。在他以为,游氏完全可以自己送去,而且别人要想贿赂点儿什么,也比直接把给自己强。
游氏也不以为意,正要伸手去接,周涛对游氏说道:“伯母,让我送去修吧。明日儿我正好去刘记银铺,顺路呢。”
游氏心疼周涛要绕远路,便说:“哎,我这不过是个旧簪子,也不值什么,不用去刘记这样的大铺子修的。你一天忙到晚的,不用为这点事操心。”
周涛却坚持,说:“伯母一直很珍爱这簪子,现在让我踩坏了,我怎么都不安心的。”
游氏愣住了,心里酸酸的。想,这要是自己的孩子该多好啊!
不知周班头是不是也是如此想的,反正他到是很得意的模样。大方地对游氏说道:“你这人真是的。孩子要给你去修,还唠叨个没完。行了,就让孩子弄去。摆饭吧,我都饿坏了。”
周涛听了周班头的话,展颜一笑,将那断簪放入怀中,进了堂屋。
游氏乐呵呵地去了灶房。
第二日,天还未亮,周涛便已经在院子里打了几套拳法了。
游氏见周班头也起了床,也赶紧起来。
周班头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的周涛,对妻子游氏说道:“涛儿也有十六了,你是不是上上心,看看哪家有好闺女,与他相相。”
游氏一听,乐了。
笑说:“怎的?去年我就说要给孩子留意的,偏你说什么还小还小,结果老赵家的三丫头就被别人订去了吧。”
周班头一扭脖子,得意的说:“我的孩子金玉一样,赵家那丫头配不上。我告诉你,论模样,你就比照着东巷的娇妹,论性情,你就比照着扬头家的三丫头。还要孝顺,只要闺女模样、性情好,家世如何我们也不要计较了。你说呢。”
游氏听了一怔,不由笑开了。
这是多难得的啊!自打进了他周家的门,他还是第一回这样与自己说话呢,还有商有量的。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
游氏这样想着,真的伸直了脖子朝窗户外看去。
周班头见了问:“干麻呢?天还没亮,再睡会儿吧。”
咦!又是一个稀奇。
游氏的脸上尽是开怀的笑容,周班头也意识到那儿不对劲了。
他掩饰的咳咳。
游氏走到他身边,满心感叹的长叹口气。
她的笑容里如同周班头一般,满含着骄傲。吾家有儿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