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大宋军队与南方的吴越联手会师江南,前后夹击攻打南唐。李煜一见大势已去,想要自杀却被手下拦住,只得开城投降,被赵匡胤封为&ldo;违命侯&rdo;。从此南唐灭亡,赵匡胤将南北合为一体,结束了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南北分裂的状态,中国又显示出了统一的气象。
猝死之谜
但是赵匡胤并没有来得及完全统一中国。灭掉南唐之后,赵匡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再一次北征,打算灭掉北汉,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公元976年八月,他以党进、潘美、杨光义为将,分兵三路北伐,沿途屡挫北汉军队。十月底,宋军已经攻到了北汉首都太原城北,眼见北汉可灭、霸业可成的时候,踌躇满志的赵匡胤却莫名其妙地猝死了。关于赵匡胤猝死的原因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只是说他去世于万岁殿,时年五十岁。从此之后,赵匡胤的死因成了北宋开国的最大悬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着名的&ldo;斧声烛影&rdo;传说。据说当天晚上星斗灿烂,赵匡胤本来心情不错,但突然间阴风四起,雪雹骤降,于是他找来弟弟赵光义一起喝酒,随侍的人都在外等候。饮宴结束后,大雪已经积了几寸,人们远远望去,只见烛影下闪烁的身影。又听到赵匡胤用斧戳雪的声音,随后他解衣安寝,鼻息如雷。到五更时分突然没了声响,原来他已经悄然去世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一天半夜,他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赵匡胤盛怒之下顺手抄起床边的玉斧砍赵光义,但力不从心,反而被赵光义杀死。
又有人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下毒杀害的。因为在赵匡胤创业之初,赵光义就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从陈桥兵变到平定江南,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而然地认为在赵匡胤死后,皇位应该由自己来继承。但赵匡胤并没有要将皇位传给他的意思,却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德芳,于是赵光义就趁赵匡胤出兵北汉的时机,下毒将他杀害,夺取了皇位。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当赵匡胤在世时,已经按照母亲杜氏的吩咐,决定将皇位直接传给弟弟赵光义。他是一个孝子,将传位诏书封在匣内,密存于室,向众人说明以后要让赵光义继承皇位,到时开启密匣即可。这就是所谓的&ldo;金匮之盟&rdo;,也是赵光义&ldo;兄终弟及&rdo;的合法根据。按照这种说法,赵光义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了篡位弑兄,赵匡胤应当是因病猝死的。
其实若从情理上来说,还是赵匡胤被鸠杀的可能性更高一些。首先赵匡胤去世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并且还有了皇孙,按照中原王朝自秦以来的皇位继承习惯,绝没有传弟不传子的理由。虽然赵光义功高,但赵氏族中功高者远不止他一人,而且赵匡胤去世时不过五十岁,之前还在指挥北征北汉的大事,如果说是猝死而又无正式记载,是很难让人相信的。&ldo;斧声烛影&rdo;故事中的疑点也很多,以赵光义这一外王的身份,赵匡胤是否愿意把他留在宫中过夜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且传说中的&ldo;斧声&rdo;之斧,其实是一柄杖头饰有玉片的金权杖,这样的斧子很难奏出&ldo;斧声&rdo;,更难用来砍人。将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匡胤被打算篡位的赵光义鸠杀。
赵匡胤篡周自立,在位十七年,虽然在政策上重文抑武,但本人仍旧是以军功为主。他削平南方,对北几次用兵,转战南北,以恢复云十六州、重现汉唐盛世为己任,初步完成了统一大业,使得在经历了长期动乱之后的中原再现太平盛世的契机。与五代十国的动荡政局相比,赵匡胤所开创的宋代的政治生活中野蛮、蒙昧的因素在消减,理性、人道、文明的色彩在增多,政治运作的文明化、理性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对整个的两宋社会产生了积极的规范和影响。又因为他施政得当、心思缜密、待人宽厚,使得北宋没有继五代而为第六个短命的朝代,而且他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立国宗旨,将一个分裂的帝国重新聚拢起来,注重军事技术与财政组织两者之间的协作,使得北宋一朝虽然内敛,却也涌动着勃勃生机,在重文抑武、守内虚外的保守政策的指导之下,与周边张牙舞爪的铁骑强族对抗了三百多年。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说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政治家,这种大气建立在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直觉和对天下大势的极强洞察力上。因此他显示出一种恢弘大度的行为气质和上善若水的王者风范,这种气质也强烈地感染着他所开拓的帝国,使得宋朝体现出了空前绝后的温柔、和平、繁华与富足。中国历史也在经历了长时期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之后,再度显现出雍容华贵、妩媚动人的万种风情。结语
赵匡胤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军人,除了从少年时就已经接受到了良好训练以外,他还直接获益于郭威和柴荣两位英武有为的君主。在跟随君主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赵匡胤受到了着意的训练与提拔,当日后自立门户时,早年耳濡目染学来的经验令他受益匪浅。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的一幕,显然来源于郭威的经验;而赵匡胤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也与柴荣树立的榜样力量有关。
人们时刻都会遇到可供借鉴和模仿的偶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向自己的上司看齐。绝不要忽略别人的智慧,上司与同事们的经验最值得留心学习。因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自己将来也可能会遇到;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也是在相似的情境中所能找到的最佳答案。做一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下属,会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用,这就是赵匡胤的经历告诉人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