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你尽管放心,他聪敏好学,功课一向很好,尤其是作文。虽然他父亲是学建筑的,但他以后恐怕会和父亲走相反的路线,成为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rdo;老师详和地安慰诺贝尔的母亲。
在一个父亲常年在外,而由母亲全力支撑的家庭里,阿佛列渐渐长大了。
由于身体瘦弱,经常生病,阿佛列没有太多的伙伴,他经常独自玩耍,不像一般小孩子那样活泼。
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
阿佛列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为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聆听,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或许是这个原因,激发了阿佛列的幻想,使他也想到父亲所在的遥远的俄罗斯去。
在他幼小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也许就是他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看地面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很有把握地断定他将来必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
老师的看法确是有几分正确性,他对文学的兴趣极浓厚,也曾写过诗和小说。
但这种单独玩耍的个性以及对大自然观察入微的情形,其实是他将来长大后细心研究和发明能力的雏型。
父亲到俄罗斯,一转眼已有三年。此时,阿佛列也已9岁。就在这一年秋天,家人收到父亲从俄罗斯寄来的信。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也是家人长久以来最大的期盼与愿望,他们终于能和父亲团圆了!他父亲在信中对往昔家中
艰难的生活向家人表示极大的歉意,并说明最值得庆幸的是全家人就要在俄国共同创造美丽的生活了。伊马尼尔在列宁格勒已拥有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身为瑞典籍的发明家,深受俄国的重视。
&ldo;太好了 !&rdo;&ldo;我们就要和爸爸见面了 !&rdo;&ldo;列宁格勒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吧 !&rdo;大家兴高采烈地揣测、憧憬着未来。
这时,罗勃特13岁,路德伊希11岁。一家人为了准备搬家而忙碌起来。
1843年10月22日,也就是阿佛列10岁生日那天,一家大小抱着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俄国的列宁格勒出发。
列宁格勒市街中心有高耸的寺塔及圆形的屋顶,屋顶上直立的尖柱和建筑物间石砌的大道,都与瑞典迥然不同。他们乘坐的马车轻快地奔跑着,并时时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为他们喝彩。
骨肉重逢,诺贝尔一家人再也隐藏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他们脸上无时不展现出笑意。孩子们更是左顾右盼,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
伊马尼尔看到已长大的孩子们,尤其看见阿佛列活泼、健康、快乐的模样,心中更有无比的欣慰。在摇晃不定的马车中,阿佛列仔细听着父亲和哥哥们的对话,眼睛还不停地浏览两旁奇特的景致。不久,他们就到家了。
&ldo;今后你们三兄弟要彼此勉励,努力求学,才能成就比父亲更伟大的事业,你将来打算做什么?罗勃特 !&rdo;伊马尼尔问罗勃特。
&ldo;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 !&rdo;罗勃特说。
&ldo;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 。&rdo;路德伊希说。
&ldo;我将来要做发明家 !&rdo;阿佛列不甘人后地抢着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