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胡千岁引一众结义兄弟逼迫悟空与天庭为敌,每日共聚一堂,筹谋大事。每逢来召,悟空俱是不去,只道“任由你等做主”。
那胡千岁便以七圣之名发布讨天檄文,众妖立地为王,响应者不计其数。
一时间,诸地妖魔变本加厉,为祸苍生。
却道是:
座座空山无影踪,条条江河血染红。
朝时呼喊暮时静,四方小国一夜空。
各地百姓避无可避,只得纷纷祷告上苍,献祭儿女,乞求天兵天将除魔降妖。
此消息触怒地官清虚大帝,当即与天官紫薇大帝、水官洞阴大帝齐上急奏一封。又亲自撰写诏令,令众妖献出贼首,罢兵受降。
却说那太白金星暗自前往花果山寻悟空,便在此时。
四健将认得太白,也知他心有好意,不敢怠慢,只令他洞外稍等,便入内通报悟空。
悟空闻讯,并未多言,只是屏退旁人,令太白金星入内相见。
见太白急急前来,悟空堆起笑脸拱手抱拳道:“恕不知长庚今日前来,未备好菜,只余糙酒两壶,且乞见谅。”
那太白金星的眼似要喷出火来,扯着悟空的袖口道:“你这猴子,倒是犯了哪门子失心疯?竟与那一众妖魔发甚么‘讨天檄文’??如今天下妖魔以你之名于各处兴风作浪,三官大帝急奏玉帝,不日定派一众天兵来剿!你若此时自缚往处受降,说明原委,玉帝看在往日情分上,或可免你死罪!你速与我来!”
说着,便拉着悟空要走。不想悟空纹丝不动,只把太白晃了个趔趄。
悟空不待太白发话,只将手边酒杯添满:“三界之中知俺老孙者多矣,然而愿为说和者,唯君一人耳。便这情分,需得俺老孙敬你一杯!”
见太白不接,悟空自举杯道:“君既不饮,俺老孙自饮也!”说罢,将两杯酒倒入喉中。
太白顿觉事有蹊跷,于是暗自问四健将道:“此为闷酒,莫非此事尚有原委?”
见悟空不语,四健将方敢开口道:“上仙不知,我家大圣此番只因主母被那些妖魔所擒,否则怎会去惹那天大的祸端?”
太白心中一喜一惊,却道:“我知他久矣!大圣乃重情尚义之人,若无缘由,怎至于如此?”又对悟空道,“便如此,却速速与我至天上奏明原委,即差人来救夫人,届时你们两相团圆,何必受那贼人唆使?”
悟空冷笑道:“救兵再快,岂快得过那颈边刀斧?我一离洞,贼人必定知晓,届时夫人若有差池,又当如何?”
太白稍顿,又道:“天地一念,不过朝夕之间。若不前去说明原委,若是旨意降下,只恐覆水难收!”
悟空只再行礼:“承蒙长庚好意!自天上之时,便多得相助,今既肯来,善至极也!若夫人有恙,唯愿一死!何谈大赦?”
太白闻之,踌躇不止,进退两难,终是闭目长叹道:“便如此,我便替你天上再走一遭!若是幸运,救出夫人,你自去天庭认罪受罚!若是不幸。。。”
太白未及说完,只再叹一声,拂袖往天上而去。。。
悟空追出再拜,却见那星已往南天门方向去了。
却说南天门今日依旧是持国天王镇守,他远远的瞧见太白金星急匆匆赶来,还以为他有要事要去斗牛宫奏禀,于是急令众兵将开天门。却不想被太白金星叫住。。。
太白道:“天王,可曾见千里眼、顺风耳二将军?”
持国天王道:“二将均是在此,只是若要调得二将探查,需得手令。。。”
太白上前一把攥住持国天王的袖子,将他拉到一旁道:“此事非我之事,却与你有莫大干系!”
持国天王不解:“愿闻其详。”
于是,太白将孙悟空结义兄弟作乱,以及胡幺幺失踪一事悉数相告,又道:“那孙悟空所处东洲乃是你管辖之地,若是他找不到夫人,坐实作乱之事,你岂逃得了干系?”
持国天王闻言,扫了太白一眼:“你可知那孙悟空并非凡夫俗子?”
“我怎不知?”
持国天王点头:“你可听闻他当日在这南天门,与我等众兄弟打得不分高低?”
“亦有耳闻。”
持国天王又点头道:“那你觉得,他孙悟空既有此手段,却在那一干妖魔鬼怪中救不出他的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