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老高的电话,董凡突然发现自己刚刚那话还不是真的敷衍了。仔细想想,自己手上还真没有什么的黄龙玉,要是现在去让虞玄给弄出来,也是不显示的,也没那个必要,现在看来只能先用之前王德洋送给自己的东西了。
“呵呵,没想到这王德洋帮我的好事还真不只一件!”董凡想到这里,笑着自语道。
在王德洋那边董凡拿了两块黄龙玉的挂件,一个是龙形玉佩,还一个就是蝉挂件。
其实说起玉蝉,知道不知道的人都基本上见过样子,特别的汉代的玉蝉,差不多大家都知道。
最早的玉蝉,那要属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时期的文物,长3。2厘米,宽1。8厘米,1989年出土于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青玉质地,采用琢磨工艺制作,造型古朴。这也证明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己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
到了汉代,古{人认为“生已为佩,死已为含”,所以出土的玉蝉也很多。
最为出名的玉蝉,那就要属1974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七号墓出土的西汉后期的羊脂白玉,晶莹润泽。整个器体扁薄,两眼外突,以汉八刀子法在正面磋出双翼,背面琢出腹部,线条流畅、简练,做工细致精巧,为汉玉雕蝉珍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汉八刀”,其实和田玉的硬度在6。5度,远比硬度为5。5度的刀为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还是用“铊具”琢出来的,而且也不一定是“八刀”,“汉八刀”只是一个名称,言其简略而已。也许是东汉时期唅玉大量生产的原因,汉八刀的琢工极具特色,凡是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汉八刀”是中国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是葬玉文化带来的产物。但随着葬玉文化的衰落,这种技法后来也不再采用。后世虽有造假玉的不法之徒加以模仿,但终因脱离了那个时代,缺少神韵,加之作伪者的功力不逮,琢不出那种气势,总要留下许多破绽。
董凡手上的玉蝉是王德洋用来送人的,由于本身的材料不是和田,所以更不会去模仿汉八刀了,但这也是请现在比较出名的雕刻大师做的,当然,这是王德洋说的。
至于是谁做的董凡不知道,王德洋也没说啊,总不能进去问问他吧!但是,这个黄龙玉的玉蝉做的很是漂亮,董凡自从手到后,还真没好好的仔细观察,这次找出来才发现,这玉蝉双翅雕得比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更为精细的是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更加显得是栩栩如生了。
“不错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太可惜了!”董凡翻出玉蝉一边欣赏,一边赞叹道。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是显得雕刻大师仿做,这样的玉蝉出现在明朝时期。这是明朝典型的做法,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除了董凡找到的那些特点外,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这一点是明代最为明显的标志,因为其他时期的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虽然觉得是不是可惜了,但董凡还是决定把这个卖个老高,稳赚的生意他还是要做的。更何况,这样的东西也要在推广开来,一个精致的玉蝉,更能让人知道黄龙玉也有精品。
当然了,虽然是决定了,但董凡还没有马上告诉老高的欲望,他等着老高再打电话呢,而且,是一打再打!
收拾好东西,董凡这才出门了,今天他要去店铺去看看。不是想起自己是老板了,是小华发话了,今天就得过去,而且,更重要的是,今天还是中秋节了。
因为是中秋节了,董凡寻思着,还是买点东西的好。去了商场,买了两盒月饼,没的说,谁贵买谁,当然了,至于那一块就要几百块钱的董凡还是没去买,有钱也不是那么用的不是。
买了这么贵的,也是因为自己以前早就想尝尝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味道,看到底和小时候吃的有糖的那种月饼有啥不一样,卖的这么贵。
买好东西,打了车,就往司徒那边先去了,虞玄不在,董凡也省了一盒,直接就给司徒一盒算了!有钱也省着用不是?
“哟!还带东西干嘛呢!”司徒还是老样子,这时间虽然店里还有几个人,但都是服务员在招呼,他刚从雅间出来就见到董凡手上拧着东西了,马上就高兴的说道,一手就要去把董凡两手拿的月饼给拿过去。
“干嘛呢!没吃啊!就一盒!”董凡连忙就拿出一盒来,塞到司徒怀里说道。
“嗨,那一盒不是还要给老虞的嘛,我帮他拿着!”司徒每次喝酒都被胖子给灌醉,这会就想着占董凡点便宜,好想点不是!?
“他不在,不给!”董凡很无耻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