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个歙县,六县均摊。”
“歙县今年已税足,这如何又派?”
“发文给歙县县令,让他为朝廷分忧,朝廷必有重报。”
众人无言,离去。
有人感到荒唐。
“这真是应了百姓的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啊。”
这话应景,众人笑了一番。
现实的事情变不出花来。
损有余补不足。
歙县县令收到突然发来的加派,愣住了。
他亲自去了州府问上官,一脸的愤怒,“请教我,什么叫做歙县之民无编累?”
上官知道此事不公,安抚他,说朝廷会有报答。
“吾要什么报答?吾做官求的是治下百姓太平,读的圣贤书,做的道德事,朝廷如何用利来诱惑我,逼迫境下之民?”
“君息怒。”
此人是个刺头,却又是个本事的,各地都无法完成朝廷的征派,唯独此地完成。
虽然此人咆哮,对自己不尊,上官还是压下内心的不满。
“此事不是吾决定的,而是朝廷之议,吾也没有办法啊。”
“呵呵。”
天下官员一张网,歙县县令又如何不知道原委,更为气愤朝廷如此行事不公。
自己勤勉让百姓们完成了征派,如今却是害了自己一地的百姓。
他花了多少的精力,手段齐出才逼迫让大户们让利,自己的名声都没有了。
如今朝廷这一纸公文下来,自己以后又该如何面对百姓们,如何去威逼那些大户。
“此官,我不做了。”
歙县县令恨到。
“君可勿自误前程。”
“一个县令,好大的前程,当我惜哉?”
“唉,君应知道朝廷如今形势之艰,如果不是没有办法,如何会出此下策。
前番广东二十万大军平乱,听闻至今发不齐奖励,连抚恤都有拖欠一二,今年又云贵战事,一应物资都缺。
此两地本就贫瘠,到了如今,仿佛一个无底洞一般,朝廷也为难啊。”
歙县县令长叹一声。
大明两百年,怎么就变成了这般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