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立在她身后并不阻拦,早一点让她知道黛玉和李修的情状,也未必不是好事。
不由紫鹃做心思,只因这个甄玉嬛生的真是好看,最妙的是她身上自带七分的清冷,三分的自然,与俗世的女儿家大有不同。
紫鹃心里做个番比较,黛玉输她三分出尘,宝钗输她三分淡泊,贾府三春更是没她这份孤标清傲;诶~~~又是一个薄命的女子,不知道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能让她尽复女儿家的娇妍呢?
想到这不由得去看外面的李修,心里暗暗焦急,她可是皇上的女人呀,李大哥你有了林妹妹,还有了二姑娘,可千万莫做傻事,她的命数与我等大不相同,小心没命!
甄玉嬛似有所觉,回首看着紫鹃微微一笑:“不便打扰他们,可有静室安顿我?”
紫鹃稍一犹豫,觉着也不妨,请甄玉嬛移步书房,奉茶献果,任由她捧着一本《南华经》读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黛玉轻步走了进来,甄玉嬛并不抬首,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可想好怎么安顿了我吗?”
黛玉坐下来瞧着她也是叹气,原来这位姑娘真是欲被送上皇后宝位的她。事败后,甄家上下都有了罪,后宫内还怎么能容得下她;虽说圣上有不舍之意,却也狠着心要留她在庵堂内厮守青灯一世。
刚刚议定了这事,还未发召呢,李修见驾还带着戴权来请罪,直言自己不要赏赐,只要当初议定好的甄家人。
天子本就心烦,听了李修的言语,更是恚怒,扬言一个不给,都杀了了账。
李修并不知甄玉嬛的事惹了圣上不满,一听天子要反悔,登时急了起来,甄家人该死是不假,可我敦煌缺人缺的紧,如这等犯事的人家,不如判个流刑送到敦煌效力,要死也死在敦煌岂不好吗。
天子自然拉不下脸来说他想纳了甄玉嬛又不想让她进宫,只好把甄玉嬛塞给了他,告诉他这就是甄家的第一个,你要看好了她。
于是乎,李修无奈之下,只好带着甄玉嬛先回了贾府,想着扔在贵妃的娘家里,随便你皇上想如何,只要不留在林庄就好。
甄玉嬛如何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不过是留着身子待价而沽吧,若果真能救下甄家人,一副皮囊舍了也就舍了。
林黛玉叹气就叹在这里,又是一个要用自己给家里换来利益的女孩儿,只落得现在这幅身不由已的模样,可见自古红颜多薄命,生的好了也有好了的祸事。
谷甄玉嬛放下手里的经书,瞧着黛玉,心里也赞叹她的容貌世难寻。
黛玉还是不忍心她就此沉沦,犹豫着开了口说话:“玉嬛姐姐,你我虽然只是初见,按理不该我多嘴说姐姐家的事。只是,事到了如今,若还想着保全全家,唯有远去敦煌一途了。”
“李修是你什么人?”
“是。。。我的一世人。”
甄玉嬛点点头:“看你就不是个俗的,果然是个通透的女孩儿。我怎不知道如今的局面呢,自我被送进宫的第一天,我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若不是你的一世人太过能闹,我连皇宫都出不来,早死了好几日了。”
稍顿了片刻,甄玉嬛继续言道:“他把我带到贾家来,我深知他其意。天子欲养外室于野,又不好让人知晓,最妙的所在莫过于庵堂和宫内妃子之家。也罢,他只要能救得我家宝玉一命不断了甄家香火,我就安心在这里吧。”
黛玉却有另一番深意:“姐姐不曾想过另一条路么?”
“什么?”
“方才你也说过了。”
“是。。。庵堂?”
黛玉沉静的言道:“贾家盖了一处省亲的别墅,贵妃娘娘不过是暂驻几个时辰而已,以后总不能空着,必定要人进去养宅。姐姐若是狠得下心来,不如顺势进了去,寻一处那里面庵堂,来个带发修行,徐徐图之。”
甄玉嬛眼前一亮,站起身在地上踱了几步后,侧身上了一架短塌,干脆打坐起来,笑着对黛玉问话:“如此可好?古来帝王多行庵堂之事,我又不在乎这幅皮囊,舍给他,换几条命也是值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你来帮我操办此事,若李修有所求,我必允之。”
“只是苦了你了。”
甄玉嬛看过黛玉一眼:“好妹妹,虽然你我初见,我却有前世相识之慨。你若不是有了一世人,想来还不如我活得痛快写意。我之前只是担心死的不明白,如今有了活路,但留这身躯救人,他们能活着就是不苦。”
黛玉心内明了甄玉嬛所想,若是用她一身去换取爹娘的复生,她也会如此的在所不惜。
“那就请稍待片刻,我总要做些准备。进府时可有人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