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约这东西不可能永远那么管用,总有一方会撕掉的,但未撕之前,即使算不上多好的盟友,但也是能相安无事的。
但是自从贞观年间侯君集西征高昌,大唐和突厥就撕破脸了”人家高昌国怎么说也是西突厥的常任理事国啊”大唐这是打狗不看主人啊,于是双方在西域的斗法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贞观四年,定襄会战,东突厥被李世民、李靖、李绩还有幕后推手的小李同学,这“三大一小”的四巨头联合摧毁了除了俘获的几十万迁入中原内地的牧民外,其它的人,也死的死,逃的逃。
而在西陲大漠,唐军和西突厥的交锋最终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一番死战”西突厥被李治家老头也给弄分裂了”虽然如今又统一了但这是后来的事。
不过,虽然西突厥分列了”但李老汉第一次失手了,他把胜利的果实让给了别人,而且这最后的胜利者还不是西突厥的本土人士而是从东突厥逃亡而来的打工的阿史那欲谷。
这使得西突厥上层贵族大大开了眼界:原来大可汗之位也没有多神圣,只要有实力,人人都当得!
要知道草原没有礼法靠的往往就是血脉,或者说名气,譬如后世闻名天下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哪怕被朱重八率领一干老农民赶出了中原”那些成吉思汗的不肖子孙,依然凭借着黄金家族的名头,整日里招摇撞骗玩的风生水起,那朱棣不就是靠三征蒙古得了强兵造反当皇帝的嘛。
而自此,西突厥的内部烽烟四起大大小小的可汗林立,大有春秋诸国争霸的味道。
为保护自家牛羊,打击侵略者,不少实力弱的可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派人东行向唐老大申请颁发可汗认证书,保护他们作为可汗的基本权利”维护民*主,并且对天发誓以后大唐就是他们老大哥了,而且绝对不是用来出卖的那一种。
一听说还有这种天大的好事,李治家老头顿时大喜”他可是一贯自傲自己“天可汗”的名头,井为天可汗,手下则么说也得都是可汗级别的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嘛,所以也乐得看到西突厥内耗,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反正颁发几个空头职务又不用本钱”何乐而不为呢?这年头,大唐要搞建设,皇帝家也没有余钱啊。
于是李治家老头一方面扮成慈眉善目的狼外婆,一方面却又命前线的安西都护郭孝恪频繁的下阴手,不断的在西域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大国之间可以搞博弈,玩均衡,却苦了中间夹缝中生存的小国。
如果他们公然站在西突厥一边,定然会遭到唐军的攻击,酋长国主被抓回长安是家常便饭,譬如现在大唐长安城里还有十几名亡国的国主,李治每逢节假日,有时还会给他们送几个粽子月饼啥的,以示关怀。
而如果他们选择站在唐朝一边,近水楼台的,凶恶的邻居西突厥的斥责和威胁也会如影随形。
经过几番折腾,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大唐、西突厥狠狠的玩了这些效果一把,最终西陲大漠形成了这么一种态势:大唐和西突厥一东一西,虎视眈眈,而只有那些分别处于再大国有效保护范围之下的国家才敢于表明政治立场,其他国家则是两不得罪,分别讨好,当起中立国。
对于大唐来说,扶植一个亲唐势力来和牵制西突厥现有政权,投入小收益大,是衡量自己当前实力情况下”对付西突厥最为有效的办法。
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去年就是龙渊元年,放在原来的时空,乃贞观十七年,就在李治没事情和武媚娘躺床上躲被窝里,夫妻俩瞎琢磨选谁合适时,阿史那杜鲁,这位西突厥贵族主动走进了李治两夫妻的视线里了。
阿史那杜鲁,地位在西突厥相当于亲王”确实算的上是一方霸主。
因为原先好远的突厥残部阿史那欲谷,终因水土不服,被排外的西突厥贵族联手赶下了台,原本隐藏在幕后呼风唤雨的他,暴露了,被西突厥贵族们一下子推到了前面,最为挡箭牌成了西突厥新任大当家一乙毗射匮可汗的眼中钉”也就是西突厥们和自家大汗玩平衡的那块平衡木。
于是在利用完了后”好像扔避一孕一套一般,弃之,随即讨伐他的大军滚滚而来且连战连胜,眼看阿史那杜鲁就要完蛋了,但就在此时,阿史那杜鲁的小宇宙没有爆发”但人品爆发了。
当时以大唐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担任主将,右骁卫大将军契苍何力和安西都护郭孝恪为副将”出兵讨伐仗西突厥庇估下的龟兹王国。
这本来是唐军在西域扩张势力,代号为“下阴手打地盘”的又一次打击西突厥的一次沙漠军事行动,却不想竟意外地救了阿史那杜鲁的命。
见自己无法和新任可汗对抗,阿史那杜鲁干脆破罐子破摔,撇了自己在西突厥的尊贵身份。决定投降大唐。
为表忠心,阿史那杜鲁这个二五仔,干脆从同姓的大唐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处,借来了几十名唐军”日夜兼程不远千里前往长安觐见李世民,请求为大军攻击龟兹做向导。
面对阿史那杜鲁这种态度,李世民那颗敏感多情的心立马被感动了,很是嘉奖了阿史那杜鲁一番。
但私下里腹黑阴险的李世民可不会轻易答应他的请求,作向导?真的这么简单你阿史那杜鲁怎么说也是一被放逐的失势亲王,再混不下去也不用吃这碗饭吧。
作为曾经威震一方的前亲王,阿史那杜鲁的号召力非同一般他只需振臂一呼,短期内就能集结大量人马。对于这种重量级人物,李老汉以己度人,越看阿史那杜鲁越不像个君子,越看越像个暴动分子,因此面子上怎么赏赐都行,就是不肯放虎归山。
阿史那杜鲁千里走单骑求职做导游,结果李老汉心胸狭窄死不答应”心愿未遂之下只能无可奈何心有不甘地顶着大唐左骁卫将军兼瑶池都督的帽子,回到了他的安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