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这天刚到办公室,还没有坐下来,台长江宏就走了进来,笑嘻嘻地问道“叶台长,适应现在的工作没有?”
“还好吧,压力很大,我刚上任,加之几个业务部门的人员变化也大,除了总编室、制作部基本没有动以外,几个部门都换了负责人,新闻部幸好有彬哥在那里稳着,否则我可就真的要抓瞎了。”领导主动关心,叶丫丫也就趁机诉起了苦。
“你有眼光,配备的几个负责人都不错。”
“我最担心专题部和新媒体部,这两个部门都刚换了负责人,他们也需要与部门里的人员磨合,这个磨合期的日子怕是都不好过。”
“你多注意着就是了,常常去走动走动。你这里没有问题了,我的压力就小了,我还希望多抽点时间去关注一下单位经济效益的问题,没有钱,提高不了职工的待遇,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江宏边说边往外走,又走进了副台长汪山城的办公室,看来他今天是要挨个地叮嘱关心一遍了。
叶丫丫觉得江宏说得对,常常去走动走动,一则关心关心部门里的工作和职工,顺便了解一下部门的运行情况,有问题快速解决;二则可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特别是专题部和新媒体部,给部门负责人打气,帮助他们建立威信,快速地融入本部门。
叶丫丫先来到新媒体部,陈磊正在和记者黄橙讨论着什么。看她进来,两个人都噤了声,看着她。
“有什么问题吗?”叶丫丫简单地问陈磊。
陈磊稍作沉吟,说道:“还是设备的问题。”
“怎么了?我们报的设备方案不是已经批准了吗?”叶丫丫有些疑惑。
“是批准了,可是,我们部门的机子今天被别的部门领走了,招呼都不打一声。”陈磊回答道。
“哪个部门领走了?他们部门的机子呢?”叶丫丫问。
“广告部今天有个活动,机器不够用,就把我们的机子领走了。”陈磊回答道。
“意思是现在有采访任务没有机器,对吧?”叶丫丫看向陈磊和黄橙。两个人同时点了点头。
叶丫丫沉吟片刻,掏出手机,拨通了王艳玲的电话,问专题部的摄像记者都出去了没有?王艳玲回答还有两个记者今天在做后期制作,没有出去。
“把你们部门的摄像机借一台给新媒体部,黄橙马上来取。好,好,就这样。”叶丫丫挂了电话,对黄橙说:“你去找王主任给你调机器,赶快去,别误了采访。”
黄橙答应一声出去了。
叶丫丫向陈磊了解了机器的管理情况后,回到办公室,思索了一会儿,走进汪山城的办公室。汪山城见叶丫丫进来,礼貌地笑着打招呼。设备管理是播出部的工作内容,由专人管理,而播出部归汪山城分管。
“汪台,我有事情跟你反映一下,就是设备管理的问题。今天新媒体部去领摄像机,说摄像机没有了,又赶着要出去采访,着急上火得很,我刚好去遇见了,就给他们调了专题部的机器。”叶丫丫说到这儿,没有再说下去,她看到汪山城有些不悦,这倒不一定是针对她,也可能是针对管理人员。
“我问一下呢?叶台长,你稍微等一下。”汪山城边说边拿出手机打电话。
“小孙啊,今天新媒体记者来领机器,他们部门的机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领不到机器?”汪山城一边接电话,一边示意叶丫丫坐,叶丫丫便在汪山城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广告部搞活动领走了,他们的机器不够用吗?不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那你派了别部门的机器,征求过部门负责人的意见没有?没有征求,你这样就不对了嘛,你应该先问问别的部门的负责人,问问有没有空闲的机器,你不能耽误了别人的采访工作嘛。以后要灵活一点,要学会和各部门的负责人沟通,新闻部和新媒体部随时都可能派记者,你不能随便动用他们的机器;其他部门的机器,你要临时借调一下,也要问清楚别的部门的安排,部门负责人同意了才能调配。”汪山城的声音断断续续,叶丫丫将没有声音的地方自动地作了脑补。
汪山城挂断电话后对叶丫丫抱怨道:“这个孙云祥,做事不动脑筋,这么大年龄,让他管个机器都做不好。我跟他的对话你都听见了,我算是手把手地教他了,唉,操心啊,没有让人省心的事情。”
“我们台的机器不少了,要摄像的记者基本上是人手一台。今天确实是特殊情况,广告部搞活动,机位多,部门里的摄像机就不够用了,但是一个单位,调配一下就解决了。他要先问一下王艳玲,借用专题部的机器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说到底还是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啊。”汪山城一副苦恼相。
叶丫丫同意汪山城的观点,相互间又聊了一些各自分管部门的事情。与汪山城之间,两人既要合作,又暗中较着劲。说穿了,汪山城分管的也是几大业务部门。叶丫丫的主要责任是挣面子,而汪山城的主要责任是挣钱。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别掉在后面,也算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对一个单位来说,这样的良性竞争其实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是好事情。
“叶台,你的业务能力强,以后,我们广告部的一些片子,可能会请你的部门配合,你还得多多支持哦。”汪山城笑着说。
“只要用得上,汪台说一声就行了,我们绝对大力支持;没有钱,我分管的那些部门都得喝西北风去。”叶丫丫爽朗地笑起来。
回到办公室后,叶丫丫脸上还荡漾着笑意,这一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和汪台长拉近了距离。
叶丫丫在笔记本上写下心得体会:不能空想,要拿出行动来,看似复杂的问题,也许并没有那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