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创作灵感来自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一组13件,包括8件乐俑和5件舞俑。
所以演员一上来,第一段舞蹈展示的就是博物馆中的“定格”;
第二段则是是乐俑“活化”之后,在花园中穿行嬉戏;
第三段是夜幕降临,少女们路遇一弯湖水,纷纷以水为镜敛起了妆容,有的忽然被触动了思乡之情,举起手中的笛子吹奏,有的在舒缓的音乐中恹恹欲睡;
但是紧接着第四段,庄严的号角声响起,所有人立即整装列队步入殿堂,呈现出专业的一面,在夜宴上奉献了一场精妙的演出;
最后一段,少女们逐渐背向观众,回到一开始的定格造型,重新化作“远去的历史”。
《唐宫夜宴》是结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来讲述唐朝的故事。
一群穿着唐朝服饰嬉戏的少女,成了观众眼里熟悉的陌生人,她们在一颦一笑中生动地展现了唐朝独有的美学风范。
这个节目的美学观感冲击,不亚于上一个节目《飞天》。
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无不叹服于节目创作者和编舞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更加让观众感叹的,是盛唐时期文化艺术曾经达到过的高度,内心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就在大家以为系列节目将结束时,一首华夏古风的背景音乐,又传了出来。
此时舞台的舞美背景一换,一轮巨大的明月,出现在了夜空之中。
犹如嫦娥仙子一般,白衣胜雪,霓裳环绕的唐若筠,从夜空中月亮之上,缓缓飞落舞台中央。
此时,飞天的舞蹈演员,和唐宫夜宴的宫廷乐师演员,分落在唐若筠两侧及后方,成为了她的伴舞。
随着歌曲前奏的播放,现场观众已经能从舞美的LED屏上,看到这首歌的信息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屏幕上也出现了三个大字——《清平调》。
歌名淡淡隐去之后,出现了创作者信息。
“词:李白”
“曲:秦川”
“唱:唐若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一曲《清平调》,唐若筠用天籁般的嗓音,娓娓道来。
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三首诗讲述了比牡丹花还美颜的杨贵妃,蒙唐玄宗的恩宠,在比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还要美轮美奂的唐宫中,游玩沉香亭北、嬉戏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