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酸检测: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该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大于95%。
(3)抗PPDlgG的检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lgG抗体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2.分离培养: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和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3.鉴定:PCR反向膜探针杂交ELISA法;DNA探针;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枝菌酸。
4.药敏: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应做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
产单核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它隶属于李斯特菌属,该属包括8个种,其中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有致病性。人类李斯特菌的主要传染源是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是粪一口,产单核李斯特菌也可通过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性肉芽肿等,死亡率较高。与病畜接触可致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妊娠妇女感染后可引起流产。
该菌偶尔还引起成人心内膜炎、败血症、结膜炎等。
1.分离培养:将血液标本(3~5ml)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两支脑心浸液(标本量的IO倍)培养基中。其中一支置10%C02环境中,37℃培养24~48h,各作一次血平板分离:另一支置4℃培养,每24h作一次血平板分离:连续4天,以后每周一次至四周。咽喉拭子、组织及粪便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置4℃培养,进行冷增菌,转种和培养方法同上。从血平板上挑取有β溶血环的菌落,做涂片染色镜检并进一步鉴定。
2.鉴定:触酶阳性,在血琼脂上有狭窄的β溶血环可在4℃冷增菌生长,25℃有动力,37℃无动力或动力缓慢。CAMP试验阳性。
3.药敏:首选氨苄青霉素,此外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也敏感,磺胺、杆菌肽和多粘菌素耐药。
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
本菌属包括猪红斑丹毒丝菌(E。rhusiopathiae)和扁桃体丹毒丝菌(E。tonsillarum)o猪红斑丹毒丝菌是这个属中唯一感染人的一个种。
猪红斑丹毒丝茵(E。rhusiopathiae)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红斑丹毒丝菌病的病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家畜、家禽和兔类,人类也可感染发病,但机会有限,主要因接触动物或其产品经皮肤损伤而引起类丹毒。以引起局部感染为主,全身感染者少见。偶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急性败血症。
1.涂片检查: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细长,长短不一,单个存在或形成短链,有时可形成长丝状,且有分枝及断裂,与放线菌形态相似。
2.分离培养:初次分离要在厌氧环境下,传代后可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在含有葡萄糖或血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3.鉴定:触酶阴性,克氏双糖管中产硫化氢,分解阿拉伯糖,动力阴性。
4.药敏: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加特纳菌属(Gardnerella)
**加特纳菌(G.vaginalis)是加特纳菌属中仅有的一个菌种。
1.**加特纳菌是引起非淋菌性**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诊断依据是:**排出物增多,稀薄、均质、灰白色,有恶臭味,PH>4。5;有线索细胞,即**上皮细胞被革兰阴性小杆菌覆盖;胺试验阳性:10%KOH滴到**分泌物上,立即出现鱼腥味和氨味。
2.一般在诊断细菌性**炎时,常作临床简易试验协助诊断,不需作分离培养,这是因为无症状的妇女也常可培养出**加特纳菌。患细菌性**炎的妇女**加特纳菌呈100~1000倍增加,提示在细菌性**炎中本菌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菌性**炎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妇科并发症,如子宫全切术后感染、绒毛膜炎、羊水感染、早产等,还能引起新生儿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败血症等。
1.**加特纳菌革兰染色从阴性到弱阳性,一般说来,实验室保存菌株趋向革兰阴性,新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趋向革兰阳性,在高浓度血清中生长的菌株呈革兰阳性。
2.直接湿片镜检:取**分泌物加一滴或数滴生理盐水混合涂片,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菌性**炎患者可见大量**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提示**加特纳菌感染。
3.涂片染色镜检:取**分泌物涂片,干燥后固定革兰染色,若有革兰染色不定小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弧菌或革兰阳性细菌,而革兰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缺乏或仅有l~5个的混合细菌群,可提示为细菌性**炎。
4.药敏:所有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敏感;对奈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