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庄子天道》记载:
_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ldo;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rdo;孔子曰:&ldo;善。&rdo;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ldo;大谩,愿闻其要。&rdo;孔子曰:&ldo;要在仁义。&rdo;老聃曰:&ldo;请问,仁义,人之性邪?&rdo;孔子曰:&ldo;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rdo;老聃曰:&ldo;请问何谓仁义?&rdo;孔子曰:&ldo;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rdo;老聃曰:&ldo;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rdo;
‐‐孔子欲&ldo;西藏书于周室&rdo;,为什么会来找我呢?
原来这是他的学生子路出的主意:&ldo;我听说周王室有位掌管图书的史官,叫老聃,现已辞官在家隐居,先生若想藏书于周室,可以通过老聃出面帮助。&rdo;
孔子高兴地说:&ldo;那好吧。&rdo;于是就来宋国赖乡拜见我,而我偏偏没有答应,使他们十分失望。
这桩事儿不知是谁传出去的。
我为什么会拒绝呢?回想了一下,当时虽然是东王在王都执政,但周室重要典籍都转藏于西王居处。孔子当然是想到西王那儿探寻典籍并藏其著述。而要去找西王,那只有通过我来引荐就最好了。
我之所以&ldo;不许&rdo;,不是不通人情,也并非瞧不起孔子本人,他的学习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只是其著作是否有历史价值,或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我还没有看到,不能轻而许之。更重要的是,当时姬朝天王的居处太机密,岂能暴露其踪迹?
孔子见此行目的难以达到,就向我宣传他的一些思想成果。
他可能是认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已很不错了,有体系,有功用,但我仍然觉得迂腐,无多新意,若把握不好,会对人心和治理国家有害无益。
记得孔子那天来,是个炎热的下午,天空不带一丝云彩。
我开始有些惊讶,但还是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
为表示礼节,有利于互相交流,我特地叫孩儿们出来拜见他,并介绍说:
&ldo;这就是我常跟你们讲的那位在鲁国很好学、很有名的孔仲尼先生,你们可要多向他求教,掌握更多知识与学习方法。&rdo;
听得此话,家人们对这位三十五六岁的士人孔子及所带来的弟子都有些恭敬。
不仅简儿、箫儿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十分好奇这位我早就念叨过的北方学者,连赖胭也觉得太稀客了‐‐洛都一别将近二十年了,因而与子玉不住地忙前跑后,端茶做菜。
晚饭后,可能是由于旅途太疲劳的缘故,我们稍聊了一会家常,孔子就带弟子到旅馆休息去了。
第二天,孔子洗了个澡,换了一套干净的蓝底白领布衣来访。
为表示慎重,他独自一人,息声静气地进入客堂,对我先行三拜,然后坐下来说话。
一开言,他便进入了其圈定的主题,就所编写的&ldo;六经&rdo;之内容进行一番讲解、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