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顺治开始科举时还是人才不多,越到后来,饱受东厂西厂凌虐欺压的才子们看到了公平竞争一展才华的希望,打击科举舞弊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才,来竞争上岗,一展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特别是到了康熙朝,可以说科举繁荣是规模空前。
没有权臣纵、营私舞弊的科举,为康熙小小年纪当皇帝提供了巨大地支持,所以在整个天下,开始出现稳定的大趋势。
而从顺治以来,清朝对道路整修和江河治理的投入也非常巨大,这也是满清的功德,很多廉能的官吏为治理黄河,造福百姓做出巨大贡献,这些百姓都看在眼里,都记在心上。
比如被和朱慈悲打过交道的总河杨方兴,杨方兴&ldo;所居仅蔽风雨,布衣蔬食,四壁萧然&rdo;顺治年间,河督为杨方兴和朱之锡两人。两人担任河督后都为阻止黄河进一步泛滥作出了突出贡献。杨方兴治河十四年,非常重视漕运的作用,始终坚持&ldo;藉黄济运&rdo;原则,力排导河北流入海之众议,在技术上使用堵口、疏浚。朱之锡继任河督,在职九年,重点整治&ldo;运河之脊&rdo;南旺和&ldo;运河咽喉&rdo;董口,广建涵闸调节清黄水势,治河初见成效,九年中未发生大灾。
黄河安宁,北方安定,没有黄河夺道的滹沱河下游也就少了水患,所以师祖王余佑建议窦尔敦到滹沱河的海口垦田开荒,繁殖人口。
路上二冬自然不会客气,在沿路虽然带着二丫,不是很放开手脚,就没有亲自上阵,牛二白活为了将功赎罪,重拾老本行,再说他没事也跟二冬学了几手,迫不及待想练练身手。沧州虽然离献县比较远,但也同属于河间府管辖,因为徐盛材在河间西部活动的厉害,处在遥远东部毫无准备的沧州,被牛二白活轻易地混进城中,本着少杀多抢的原则,他们打着铁罗汉窦尔敦的旗号,招降了一千多俘虏,并带走了两千百姓;并在运河里找两条运漕粮的大官船也劫了,浩浩荡荡地二十多条船顺流而下。
到了一个河边树木葱郁葱郁的地方,估计这里有淡水,就在这里打井,扎营,这里埋锅造饭,大家都下船勘察地形,搭下床铺,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下铺。
二冬嘱咐大家珍惜保护树木,可是还是嫌这的水井里的水比较咸,于是在这里留下一部分人继续走,继续走了一段路,看到又有一个地方树木葱郁,鸟兽众多,而且河汊环环相套,像一个迷宫一样,二冬很高兴的说,就在这里建庄了。
于是这个村就叫窦庄子。
大家在这里打井,建房,因为是河流故道,这里水源丰沛,水质也不错。大家在这里用周围取之不尽的苇子,搭成芦苇房子,牛二白活还带船又去了一趟离这里最近的青县青云观,与那里的观主搞好关系,在觉道庄买了很多的农具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二冬不忘在周围埋伏眼线,互通消息,这里附近也有几股小打家劫舍的土匪,慕名来投,二冬看他们素质实在不堪大用,就叫他们在外围打探情报,不许他们在劫掠百姓,由二冬给他们按时拨发粮秣薪饷。
窦庄子村四周皆水,苇荡莽莽几十里不见人烟,虽然土地盐碱,但是这里的淡水比下铺要清甜,而且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了让咸水不咸的办法:就是用芦苇的膜来过滤,找一些芦苇,取出苇膜然后排列整齐一道压一道,摊开像纸一样,然后把苇子编成网状,两层网夹住苇膜纸,夹紧,然后把它像屋瓦一样地倾斜,让水从这屋瓦一样排列的苇膜上流过,渗下来的就是清甜的带苇子香气的淡水。
开始,大家都用船出入,后来,高风帆建议,在水下钉起暗桩,把苇子编成厚厚的一块一块的苇板,造成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村外。这样就有了水陆两条道路。
可是大家准备了很多防御办法之后,失望的发现,根本满清顾不到这个小地方,没有官兵和探子前来骚扰。
为了练兵,高风帆自告奋勇,带领大家出海打渔,去津沽一代做运输保镖生意,二冬只是想在这养好伤,也不要求他们干大事,只是每天勤练功夫,思索如何破甩头的办法。
屡败屡战一一九章福建归来
台湾的建设速度太慢,而满清逐渐恢复元气,朱慈悲在福建攻城略地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
你俘虏的他一万,他马上集全国力量再征五万,你劫了他十船军粮,他会再拨20船,而自己的手下人才随着地盘的迅速扩张,感到了十分窘迫的匮乏。
满清进北京20多年了,根基日渐牢固,朱慈悲从一转眼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变成三十岁的成年人了,可是他越来越对复国的理念开始怀疑。
福建的很多地方抵抗开始激烈,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去参加了满清的科举,做了满清的官,朱慈悲不能怪他们,谁不想施展平生所学治国平天下,满清提供了一个比明朝相对公平的多的天地,加上几百年来的奴化教育,很多人对威权的不自觉膜拜,成了朱慈悲眼前阻挡复明的大山。
新科举出仕的文官武将,不比明朝的降兵降将,他们有思想,有胆略,有功夫,朱慈悲刚攻破漳州,将一个坚决抵抗造成明军大量伤亡的鞑子年轻军官斩首,可是斩首之后,朱慈悲心中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这种人是杀一个少一个,还是还会有,还会越来越多呢?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却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关于郑成功的死,有这样的说法: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图谋不轨。清朝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道:&ldo;你要是听我的劝告,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