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本地化的影响力,对亚欧服装城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打响了服装城的名气。
亚欧服装城开业第二日,依旧有电影明星亮相,加上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火爆程度较之开业当天更加热烈。
到亚欧服装城购物隐隐有一种成为今春燕京城内时尚潮流的趋势,很多人哪怕是觉得里面的东西贵,但也不妨碍他们去看热闹。
顺便再体验体验亚欧服装城那备受好评的服务态度。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1986年的中国经济展已经呈现出过热的现象。
这其中当然有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幸运儿确实通过政策放开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有人站在长安街上待上那么半天数一数就会现,街头上跑的私家车较之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多了不止一倍、两倍。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但燕京是都,在富起来的那一小撮人里,燕京人的比例不说是最高的,但肯定排在前列。
一部分富起来的人需要一个消费的窗口,衣食住行,都是大有可为的行业,亚欧服装城恰好赶上了时机。
开业三天,亚欧服装城累计营业额达到了365万元,毛利逼近65,最后估算净利润大概在87万元左右,绝对要算是开门红了。
之后的几天里就像林朝阳所说的,经历了开业的热闹,亚欧服装城的营业额不断回落,从高峰时期的12万到10万、9万、8万……
连着一个星期,营业额的下跌跌的杜峰心乱如麻,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他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好在经过了连续多天的营业额下降之后,服装城的生意终于在四月初稳定住了,每天恒定在了35万元左右。
这个数字跟开业的时候肯定没法比了,但好歹算是稳定下来了,按照这个数字,服装城一年净利润赚个一两百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这个时候杜峰又开始担忧了起来,因为他现,要是服装城按照这个营业额经营下去,很有可能达不到西单商场方面对于他们的销售金额和利税要求。
作为全国最知名的百货商场之一,西单商场的柜台和卖场不单单是有钱就能租的,人家商场看重的也不仅仅只有经济效益。
这样的情况让杜峰不禁挠头起来,他有心再想搞点促销活动,可又觉得不行。
开业活动才刚搞完没到半个月,哪能这么快又搞活动啊!
可是不搞活动,人气不够旺,营业额又上不去,杜峰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十天之前,他意气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十天之后,他一宿一宿的睡不好觉,头一把一把的掉。
明明开局挺顺利的,赚钱也不少,咋会变成这样呢?
杜峰想不明白,他更怕自己的服装城才开了一年就要面对被商场收回卖场的惨淡命运。
内心煎熬了好几天,他终于忍不住跑到小六部口胡同。
他来的时候,林朝阳正在招待李拓、郑万龙等人。
眼下已经是四月初,往年这个时候,全国优秀短篇奖都已经颁完奖了,文化沙龙正应该办的如火如荼。
可今年情况却不一样,因为全国优秀短篇奖改了评奖机制,从原来的一年一评,改为了两年一评。
这倒不是文协跟文化沙龙搞针对,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最近两年以来,国内的文学环境已经在悄然之间生了变化。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当然是社会氛围的变化。
先,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文学浪潮之所以能够动不动就引全民轰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之前十年压抑的需求爆。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不断的被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所满足。
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感,已经远远无法和当年相比了。
其次,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向钱看,向厚赚”的风气正在不断向整个社会蔓延,整个社会的关注核心也在生变化。
不仅是读者们的关注点在变化,连作家们也是如此。
其中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年前井喷式展的短篇在近两年时间里不管是创作数量还是质量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这也是全国优秀短篇奖由一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从前年开始,国家布了《关于对期刊出版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
前几年因为文学期刊市场的火热,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学期刊,很多地方连县一级的都有。
但这一类杂志通常是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都是靠着财政输血,国家让自负盈亏,直接把这些小杂志送进了太平间,好一点的也是在icu苟延残喘。
前几年林朝阳的一直有被非法转载的情况,基本也都是这些地方杂志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