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五连的宣传员也表演起了学自冯华的天津快板:&ldo;竹板那么一打呀,说说咱五连,五连的战士个个英雄汉。勇擒云里雕呀,智取落虎岩,小飞龙、大云天全都命玩完……&rdo;一时间几个连队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没多久战士们的士气又高涨起来。
就在二营的战士们疾步流星般的赶往牛庄战场之际,在京师紫禁城,军机处议事刚刚散去。年轻的光绪皇帝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到了养心殿,坐在御书房的书案前,他一边有心无心地翻阅着各地的奏章,一边在脑子里又考虑起当前中日战争的战局来。
清军自平壤溃败和大东沟海战之后,而鸭绿江之役,而九连城之役,而凤凰城之役,而大连湾之役,而旅顺之役,而威海卫之役,清军无役不溃。正如李鸿璋所说&ldo;遇敌则败,败即逃&rdo;,七字尽了之。可以说这场战争已经成了一边倒的形势。
不过,自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挥师出关后,光绪皇帝可以说对改变战争态势还是抱了很大的期望。本以为当年曾为朝廷剿灭&ldo;长毛&rdo;的湘军能力挽狂澜、再立新功,谁知六万多人围困了海城两个多月却寸功未立。
现如今,日军又缓过手来发动了&ldo;辽河平原战役&rdo;,企图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前几天总理衙门总领大臣恭亲王奕訢在接受英国《中央新闻》社记者采访时,曾强硬地表示:&ldo;如果日本议和的条件太苛刻,大清国只有继续战斗。&rdo;可是光绪深深的知道,如果战略要地辽阳及辽河口商业重镇营口失陷,那么盛京、锦州将直面倭寇,京师也危在旦夕,大清在这场战争中就真的一败涂地了。继续战斗谈何容易啊!大清还有什么资本去打这场仗,难道真的要把所有的本钱都输光吗?
想到这里,光绪烦恼的站起身,在御书房中跺起步来。身子骨一向虚弱的他,经过这些日子的日夜煎熬,明显又消瘦了不少。平稳了一下烦恼的心情,光绪又回到了书案前,手握朱笔对着御砚呆呆的出起了神。
这时,园中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对值日太监说:&ldo;天大的喜讯!盛京和山海关来电我军在辽河打了大胜仗!&rdo;
奏事太监进入御书房,将奏盒顶在头上,跪奏道:&ldo;启奏皇上,是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和吉林将军长顺分别从山海关和从盛京发来的电报,我军在青苔峪歼灭倭兵两千有余,击毙倭寇大佐佐藤正一。&rdo;
皇上几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双手颤抖着,取过电报一连看了好几遍。心中不断地问自己: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自从叶志超在牙山谎报成欢大捷,蒙蔽了朝廷,左右了对日决策,皇上对&ldo;大捷&rdo;二字有些又喜又怕,他日夜盼望着一场真正胜利捷报的到来,可又让弄虚作假的成欢大捷骗得心有余悸。继而又想:岘庄(刘坤一的字)老成持重,当不会骗朕。
两份战报分别是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刘坤一、帮办大臣吴大澂及宋庆和吉林将军长顺发来的的,其内容出奇的相似,都是青苔峪大捷和冯华义勇军的骁勇善战。光绪看罢,就犹如&ldo;久旱逢甘霖&rdo;不由得喜极而泣,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他仰天长叹一声:&ldo;啊!八个月了,朕今天才得以吐出一口闷气啊1此时,皇上才想起仍然跪伏在地的奏事太监。&rdo;
打发走奏事太监,皇上又把电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才大喊一声:&ldo;来人,快去军机处,命值班苏拉分头召集军机大臣,速来养心殿议事!&rdo;
在军机直庐,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太子少保徐用仪、兵部尚书孙毓汶和礼部侍郎刚毅等几位军机大臣也正在传阅着刚刚收到的几道奏章和战报。
这刚毅才由翁同龢保荐,由广东巡抚内召,以礼部侍郎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诸事还不敢招摇,凡事自然都看恭亲王和翁、李二人之脸色。翁同龢,字叔平,江苏人。1876年受命入毓庆宫行走,一直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甲午战争爆发后,身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力主对日作战,受命协助恭亲王奕訢督办军务。
此时有了青苔峪之役的辉煌胜利,让翁同龢不禁拍案而起,连连呼好。虽然清国战败几成定局,议和代表即将启程,但这个迟到的胜利还是让在座的几人大受鼓舞。奕訢、翁同龢和李鸿藻等人决定联衔上折光绪皇帝,重申和战并行,力主抚恤阵亡将士,表彰有功官员,以此振奋士气激励人心,以利再战。
面对着己方的胜利,徐用仪、孙毓汶不以为然。认为局部的胜利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场上的劣势,议和还应该是主基调。只是对这场罕见的胜仗,他们也不好意思在大家的兴头上去泼冷水,只是默默地听着翁同龢等人的议论,并不时的低声说些什么。
众人正说得热闹,军机堂苏拉引导执事太监前来宣旨:&ldo;皇上有旨,召各位军机大臣即时来养心殿觐见!&rdo;
翁同龢道:&ldo;皇上必定也收到了青苔峪大捷的战报,联名奏章已誊清,就一块带去面递吧。&rdo;恭亲王点了点头。
交泰殿已敲过午时钟,皇上还没有用膳的意思,几位军机大臣也只好陪着一块儿饿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