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轼一起房车旅行的日子》最快更新[630kan。cc]
往南行过了麻城,苏轼要去岐亭拜访他的朋友陈慥。
-
“拜访陈慥!”
温暖的房车里,谢运煮了两杯红豆奶茶,端着马克杯走到沙发卡座旁,递给苏轼一杯。
苏轼接过杯子,点点头,“怎么了?你好像很惊讶。”
谢运连忙掩饰着在对方坐下,“没有,只是这个名字比较耳熟。”
陈慥,字季常,也就是传说中的陈季常。
河东狮吼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因为苏轼这个损友,他怕老婆的名声得以名留青史。。。。。。
在苏轼贬谪黄州期间,陈慥多次帮助过苏轼,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好朋友之一。
苏轼端起马克杯,轻轻尝了一口奶茶,“陈季常的父亲,是我曾任职凤翔府签判时的长官□□亮,他是陈老最小的儿子,因为我们年纪相仿,我在凤翔府的时候就和季常相识了,但我在凤翔府时和他父亲关系不好。。。。。。”
苏轼叹了口气,他两眼露出怅惘的神色,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时我刚入官场,年少气盛,又刚刚在会试,殿试,制科考试一路顺遂,被周围人吹捧得洋洋自得,和凤翔府的其他官员相处时,难免恃才傲物,盛气凌人。”
“现在想来,当时真是又自负又自傲。。。。。。陈父可能是为了杀杀我锋芒毕露的锐气吧,一本奏章参上九重,说我懈怠公务,蔑视同僚,哈哈。。。。。。”
苏轼捧着马克杯笑起来,谢运也跟着笑。
苏轼道,“让初出茅庐的我领略到的官场的危险,当时不仅被罚了俸禄,还在为官履历上记了不大好看的一笔。”
谢运隐隐记得史料上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已经记不清了,只能听苏轼讲。
苏轼道,“当时我很生气,觉得陈父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古板,所以特别讨厌他,后来在嘉佑八年的时候,陈老奉旨修建凌虚观台,没想到他竟然邀请我为楼台写记。”
说道这里,苏轼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当时身为下属的我虽然应承了下来这件事,但在为凌虚台写记的时候,因为想起了陈父的各种尖酸刻薄,就想借此机会骂他。”
苏轼说道这里,谢运也想起了这段典故。
《凌虚台记》,这篇文章后来因为流畅洒脱,一气呵成的超凡文采流传于后世,同时苏轼暗讽□□亮的事也因此流传。
谢运知道,苏轼当时二十岁出头,已经名声大噪,年少成名加上连续几场考试都很顺利,他又才华横溢,名声在外,所以非常桀骜自负,陈季常的父亲表面打压苏轼,实际是有意磋磨苏轼的锐气。
这对苏轼后来的性格,在官场上的行事风格和修养有了很大的影响,苏轼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也不再像刚入官场时一样矜骄自许,目无下尘。
苏轼如今时隔多年,显然也明白了陈父的用心,感慨地道,“陈老算得上是我的良师了,要不是他,我说不定会在官场上栽多少跟头呢,估计都挨不到乌台案。”
他想了想,有补充道,“但除了范公……”
-
光州距离岐亭不过一百二十公里左右,在交通发达的现代世界,开车上高速不到两小时就能到达。
但宋朝的路况要更复杂一些,且古代的官道虽然平整宽阔,比起现代的高速公路来还是差很多,房车大概走了三个小时,终于在天将入暮时赶到了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