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写得最好的是谁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史学研究]《陈布雷大传》作者:王泰栋【完结】

一点感想(代序)(1)

毛翼虎

王泰栋同志以其所撰之《陈布雷大传》给我看,他是一位有心人,为写此传,下了不少工夫,费了大量心血。几经修订,庶成此稿。我通读以后,不禁思绪万千,感触多端。

布雷先生是我的宁波大同乡。忝属晚辈,虽少交往,但早年对他的文章道德,是颇为心

仪的。1948年,我任立法院立法委员时,有机会得在南京识荆,曾多次偕同浙江同乡去看望他。他沉默寡言,谦恭有礼,使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一次我问他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他用缓慢低沉的口气对我说:&ldo;力量&rdo;和&ldo;形势&rdo;两个词要分开来讲,论&ldo;力量&rdo;,国民党陆、海、空军优于共产党,问题在于&ldo;形势&rdo;这个词。他是看到总的趋势的。我和他最后一次晤面是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他一反常态,殷勤招呼,亲切握手。后来到他自杀的噩耗传来,我仿佛恍然感到他是在和人们告别。思想上的矛盾,精神上的痛苦,终于使他出此下策。

《陈布雷大传》资料丰富、真实。其实此书写的不仅是布雷先生个人,实际上反映了辛亥鼎革以迄新中国成立前四十年间的政局诸端,其间以布雷先生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主轴加以叙述,兼及布雷先生与郭沫若、邵力子、张治中、沙文若(沙孟海)诸人,与同僚下属以及兄弟、妻子儿女间的种种关系。不仅可供了解布雷先生的为人处世,对当时的时代环境与历史背景的来龙去脉也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总的来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我总感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难的,像布雷先生这样的人尤难。因为写到他,就必然牵连到蒋介石和当时政局的方方面面。像作者这样用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就绝不可能。这只有在三中全会后批判了&ldo;左&rdo;的错误倾向和实现了拨乱反正与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政策之后,才能解放思想,来写这样的文章。综观布雷先生的一生,他的廉洁操守是众所周知的,可惜由于未能体认政治立场之错误,造成金陵自殒的莫大悲剧。盖棺论定,我觉得他的一颗爱国之心从未泯灭。当祖国处于风雨飘摇、外侮侵凌之时,他奋其如椽之笔,于《天铎报》、《商报》以至抗日时期代蒋介石所拟的有些重要文告中,可以看到。当然他为蒋所拟文稿,亦多违心之论,这正是他最感痛苦的地方。他的死,是死于&ldo;士为知己者死&rdo;的封建观念,这是不可取的。

时代在前进。当前,新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国家稳定团结,改革开放形势大好。香港已经回归,洗雪了我百余年来的耻辱,更令人鼓舞。台湾尚未团圆,国家没有完全统一。但读了《陈布雷大传》,我觉得我们正是应该借鉴历史,接受教训,从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着眼,共促统一之成。不仅国共两党应该携手合作,在台湾的其他政党和炎黄子孙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现正是中华民族重新振作奋发腾飞的契机,愿借以寄语在台国民党诸同仁和台湾同胞,希望大家能从祖国的统一大业出发,解脱旧的思想束缚,跳出小圈子的局限,共同携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同创千秋功业!

1997年7月

(注:本文作者毛翼虎先生,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民革浙江省副主委、民革宁波市委名誉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已于2004年去世。)陈布雷日记解读(代序)陈布雷日记解读(代序)王泰栋

为了写《陈布雷大传》,我征得布雷先生二公子陈过老人和布雷先生孙女陈重华女士的同意,借来布雷先生1935年2月至1948年11月12日之日记29本(缺1941年上半年半年)。这29本日记原件已由布雷先生亲属捐赠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按照惯例,将复印件回赠给其亲属。所以我看到的是复印件,不过字迹还是很清晰,基本上保持原样。

这29本日记,全部是蝇头小楷,用毛笔书写,写在专用的文渊阁稿纸上,16开,每面平均500字左右,每篇注明月、日、星期、天气、晴雨,还有温度(华氏)。4404天,每日不间断,一个月之回溯、并记、杂感等,也有剪报、图片等。布雷先生真可谓有心人,留下了这么宝贵的史料,而且基本上没有错字,没有别字,也没有漏字,估计最起码在150万字,一口气写下来,坚持4404天,真令人肃然起敬。

一点感想(代序)(2)

这12年8个月时间正好是布雷先生跟上蒋介石,在侍从室作幕僚长,其中又有八年抗战,因此日记所记应该是与这段重大历史有关的真实纪录,是第一手史料,弥足珍贵。不仅具有参考价值,也有研究价值,更兼有欣赏价值,仅就这150余万字的小楷而言,笔力苍劲,文字简洁又传神,常常一句话,三四个字,就把事物写活了。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深夜奋笔疾书的情景,在笔下喷吐出他的内心世界,为后代留下了多少宝贵的史料啊。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ldo;文胆&rdo;,其首要任务当然是为蒋起草重要文告,自1927年春在南昌第一次见蒋介石,为蒋起草《告黄埔同学书》以来,以后,凡蒋的重要文告,差不多都经陈布雷之手,诸如1928年6月随蒋去北平,为蒋起草《祭告孙总理》文,1934年9月,秉承蒋的旨意,起草《敌乎?友乎?》长文,这篇长文因为非常敏感,在国难当头之时,&ldo;连日本是友是敌都怀疑起来了&rdo;(鲁迅先生语),蒋介石和陈布雷商议后是以徐道邻的名义发表在1934年10月号的《外交评论》上。1935年以后日记记录的是抗战8年中的重要文告,如1936年10月31日,蒋介石的50岁生日,蒋介石自己提出要写一篇《报国与思亲》。以往重要文告一般由陈布雷两三天内写成后,经反复修改就以蒋介石名义发表在报纸或广播,惟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回来,陈布雷除了为蒋起草对张学良、杨虎城训词以外,就是为蒋介石编写《西安半月记》,全文也仅一万几千字,初稿写就也不过两三天工夫,但反复修改,从1937年1月改到4月,陈布雷心情烦躁。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陈布雷为蒋起草文告最最顺利,影响最大,使蒋介石在国内外赢得较好名声的是抗战爆发的一些文告,如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后,7月19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最后关头》一文,蒋介石慷慨激昂宣布:&ldo;……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rdo;,&ldo;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rdo;,这些名句,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起了鼓舞作用。最最著名的,是1938年陈布雷在武汉,在日机轰炸下,为蒋介石起草的《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这篇6000字的文告陈布雷确是倾注了全身心写就的,当时《大公报》主笔张季鸾评论该文谓:&ldo;淋漓酣畅,在统帅昭告全国之书告中当不能更详尽于此,篇幅虽长而不觉其冗,气势旺盛,通体不懈,是抗战前途光明之象征,&rdo;陈布雷对自己这篇为蒋起草的文告也甚满意。这篇文告用五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海内外各报,一律在头版头条刊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赞扬,日本方面由此一方面加紧对汪精卫的诱降,一方面再也不以蒋为对手诱降,而是加紧轰炸,必欲置蒋于死地,甚至连蒋的老家溪口也轰炸得一塌糊涂,将蒋的元配夫人毛氏也炸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