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没有回答陈氏的问题,依然闭着眼睛。陈氏愣了一下,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冯保那头却明白,轻声答道:“是。”
裕王还是闭着眼睛:“张居正,谭纶和赵贞吉也跟着进京了,都回来了。岐惠王的那些土地,该怎么还给百姓,今天内阁也该给出个方案来了。”
李氏始终落后陈氏半步,轻声道:“是呢,高师傅和张师傅都回来了,咱们世子的功课也该赶赶了。”
“父皇说不准今天要召我们进宫。”
裕王忽然睁开眼,望向冯保怀中的世子。李氏沉默了一会,“妾身以为,应该不会。”
陈氏不以为然道:“怎么不会?高师傅是王爷老师,张师傅是世子老师,他们去山东处理事务,本就有着王爷的立场。于情于理,今日玉熙宫大门敞开,父皇都会召王爷进宫。”
裕王望向李氏,“怎么讲?”
压根没有人理会陈氏。李氏也不想和她辩解,直言道:“这个时候,父皇不会让王爷卷进这场是非的。”
裕王缓缓站起来,望向门外,不只是失落还是释然,心中有种空落落的感觉,“既然父皇不召见,就先把高师傅和张师傅他们请进府里。快一个月没见面了,近些天读的书,好些没想通,让他们来讲一讲吧,”陈氏:“是这个道理。”
李氏理解裕王的心情,但也知道这时候把高拱张居正他们叫进府里来,只会让旁人更加忌惮猜疑,但因为陈氏说话,她实在不好反驳,便缄默了。裕王见李氏没有应话,便知道她不赞成,不由有些焦躁:“不能朝见父皇,不能朝拜祖庙,甚至连和师傅们请教的机会都没有,我这个王爷,当的实在没意思!”
“请师傅们来!”
李氏只好应声,顺着他的意,但不能这样直接来召见,便委婉道:“但有一件,妾身担心师傅们今日回京有好些事要处理,不便前来。王爷可以派人问问他们部衙是否能腾出一些时间?另则,高师傅张师傅要来,这两位来了,其他人也都来,谭纶和赵贞吉也不能少,戚继光俞大猷他们有军务在身,无旨不能进京,这个无法召见,但那个海瑞,还有可远,也要一并喊来。”
单独召见会引起一些误会,但若光明正大地将所有相关之人叫来,便不怕旁人说三道四。这已经是周虑到万全之处了,裕王难掩感激地望了望李氏。陈氏将这些都看在眼里,越发觉得失落,也越发觉得不能小瞧了李氏。她虽然是正妻,却是继配,原配也姓李,生宪怀太子翊釴,宪怀太子翊釴五岁殇,原配李氏早逝,而她嫁给裕王后一直无子,在裕王那里根本不得宠。其实明朝的正妻地位是很高的。一般经过册封,告祭天地后,太庙的中宫皇后便是皇帝正妻,除了皇后外其他嫔妃都是皇帝的妾滕。正妻之子为皇嫡子,妾滕之子为皇庶子。嫡子无论在继承关系与宗法地位上都远超庶子,而皇位继承人基本要在嫡子中产生。但在明朝,大部分皇帝没有嫡子,或者遭逢嫡储被废,只能改由庶子继承皇位。因而在庶子登基后,就要面临嫡母和生母并存的局面。一个是法理上的母亲,一个是生理上的母亲,两宫要同尊为皇太后。从法理上讲,明朝对宗室和庶民的妻妾嫡庶等级分的非常严明,明初有制:只有嫡后(原配)才可以“系帝谥及祔太庙”,别祀奉慈殿,继后及皇帝生母都不系帝谥、同时规定也只有嫡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当然这仅仅是从法理上讲的,真实情况出入极大。明朝真正被承认的第一次两宫太后并存,是从明宪宗朱见深开始。庶子出身的朱祁镇,其皇后一直没有子嗣,而后来入宫的妾滕嫔妾周氏生下了庶长子朱见深。而英宗与其父宣宗不同,认为钱氏最终能够生育嫡子,且担心传位给庶子,导致钱皇后被废。所以在朱见深两岁时,英宗仍然没有将其册立为太子,而是盼着钱皇后怀孕。直到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英宗被俘,于谦等大臣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被俘代宗即位,钱皇后孤苦无依,直到瓦剌将英宗放归,朱祁镇才见到被折磨得蜡黄一般的钱皇后。而七年后英宗“南宫复辟”,重获权力的朱祁镇将生母周氏晋封为贵妃,但身患残疾且长期处于惊吓中的钱皇后也丧失了生育能力,周氏母凭子贵,便勾结太监向明英宗进谗言,游说罢黜再也无法生育的钱皇后而改立周氏为后。若非英宗与钱皇后伉俪情深,言明钱皇后地位不可动摇,恐怕周氏便达成所愿了。但陈氏呢?她与裕王伉俪情深吗?恐怕没有,真正得裕王欢心的是李妃,无论容貌、性情还是子嗣上,自己都没办法和她争,何况她清楚李氏这个人,对权力极其渴望,若真到了那一日,恐怕不能容下自己。她不愿争,不愿抢,但为了将来能够在后宫生存下去,也不得不争,不得不抢。若从史料来看,李氏为人真是不错,这从她教导朱翊钧就可见一斑,他侍奉两位母亲极孝,小小年纪的朱翊钧在每日早课前,先谒奉先殿,之后便给父亲裕王和生母李氏问安,然后必去裕王妃陈氏处(朱载坖怨其多病,迁室另住)问安,陈氏远远的听到小朱翊钧的脚步声就高兴的笑起来,早早在宫门口等待,朱翊钧的生母李氏也高兴,鼓励他以后要多多孝敬陈娘娘。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李氏最后不与陈氏争抢,饶她一命,也无非在深宫之中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她要求的东西,根本无处求来。因为无论是后来成为继后的陈氏,还是贵妃李氏,虽然都被尊为皇太后,但在明朝的礼法之下都无法撼动作为穆宗嫡妻孝懿庄皇后李氏的地位,即使一帝三后都合葬在明昭陵,但孝安皇后陈氏和孝定皇后李氏不附太庙祭祀,不系穆宗“庄”字谥号,这也符合了明朝严格的嫡庶制度。陈氏只能补救一番,朝着门外喊道:“来人!”
几个宫女低头走了进来,“奴婢在。”
陈氏望着为首那宫女,“去前院请孙詹事,叫他到城门外等着,见到高师傅他们,就叫他们到王府讲书。”
那宫女:“是。”
李氏又紧接着喊道:“派去的人一定问一嘴,高师傅他们是否方便,能否脱身,若是不能来,也不要询问缘故。”
那宫女:“奴婢遵命。”
裕王:“现在就去!”
那宫女:“是。”
然后提起裙摆退走。其他宫女也跟着要退出去。这时李氏忽然喊道:“慢着。”
然后转身笑着对裕王道:“王爷,有件事想讨您示下。世子今年已经六岁了,这个年龄最是爱玩,冯保整日忙着府里的事,不能全耗在世子身上,妾身想着,该给世子寻个年龄差不多的玩伴。”
“玩伴……你是说伴读书童?”
“是。”
裕王皱着眉,“府里不是有三个年龄相仿的伴读吗?和世子玩得也很好。”
“王爷……”李氏笑着望向裕王,“这些孩子都是有家事有背景的,只能当伴读,不能当玩伴,将来也只能培养成属下,很难交心。世子的兄弟姐妹还少,妾身倒是物色了个不错的人选。”
裕王慢慢望向了李氏,见她如此曲意逢迎,满脸诚恳,也不好回绝:“这人,也在高师傅他们的车队里?”
“是。”
“一起叫来,让本王看看。”
李氏立刻对那个宫女吩咐道:“吩咐孙詹事,若是高师傅他们能来,便让可远把他新收的那学生也带来。”
那宫女立刻蹲身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