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灵峰宗论示元白原文 > 7 第7集导读(第1页)

7 第7集导读(第1页)

《灵峰宗论》最快更新[630kan。cc]

《灵峰宗论》导读。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6面。

在这一科当中讲到乙一、发心篇,发心篇总共有五篇的论文。前面两篇主要是说明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说我们这个生命这个果报的生成,关键在我们一念心的迷悟。如果我们今天发心是正确的,会引导我们所有的业力而成佛作祖;假设我们的发心是颠倒的,也就会引导我们所有的业力趋向于堕坑落堑。所以这个生命的缘起的关键就是我们一念的发心,它是大方向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刚开始,从内心当中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是一个最重要的根本的关键,前面是讲这个观念。

这以下是说,我们如何地从内心当中发动我们的菩提心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这以下蕅益大师讲到发菩提心的方法。好,我们先把论文念一遍,从第二开始,请合掌。

(二)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以从来为俗为僧,皆向顺境中捱过,故畏三界心,自然发得不真切。倘以远大慧眼,旷观无始轮回,痛念此生,果从何来,死后当至何趣,前际茫茫,后际墨墨,饶铁石心肠,必为惊怖;然后依正教、开圆解、起圆行,敢保十人有五双到家。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时流,而寤寐永叹也。

好,那么我们这一篇论文分成三段:

一、修行人的通病:

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一般的修行人在讨论佛法的时候,当我们去观想到生死,就讲到六道轮回、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这件事情,我们都会发生一种悚虑,悚就是恐惧,虑就是忧虑,面对这样一个生死大海、无量无边的生死,我们有恐惧跟忧虑的心情。但是,当我们实际在实践的时候,往往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这当中有一个关键,就是——“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眼前活计”是说,我们过去也曾经造了一点善业,而这个善业的因缘会出现一些暂时的可乐的果报,或者是一个财富、或者是一个美好的声名、或者你招感种种恩爱的眷属,那么这种暂时的安乐会使令我们产生一种爱取的心情。就是我们会把世间的安乐,这种暂时的安乐,产生贪求,就像这个蚂蚁一样。我们看蚂蚁,山中有很多蚂蚁,你看蚂蚁的心情啊,它只看它眼前的糖果,它不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要来了。它就是贪着现前的糖果,一下子大雨就把它冲死,死了以后下辈子又做蚂蚁。

就是说呢,我们往往会被眼前的暂时的安乐所障碍,使令我们不能真正地为了生死而修行,那么这是一个我们最严重的关键。

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放弃暂时的安乐,去追求这种永久的安乐呢?这当中又有一个关键——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很深入地、很冷静地去观察生死轮转之苦,这件事情我们都从来没有去观察,我们只看到现前。

以从来为俗为僧,皆向顺境中捱过,故畏三界心,自然发得不真切。

那么当然,有些人他在过去生当中他积集的善业强,他的恶业的势力薄弱,不管他在家、也不管他出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顺境中捱过来,没有很大的逆境。所以,他心中会做出一个结论:原来生命并不是很痛苦,因为他从今生的短暂的几十年当中得到了这样的经验。那么假设我们以这样子为理解的时候呢,我们就对于三界的生死的心,这种怖畏的心、想要出离的心就发动不出来,就算发了也是嘴巴讲一讲,不能从内心当中去真实地发出出离心。

蕅益大师的关键就是要“彻见生死之苦”,这是发菩提心的一个关键。

就是我们凭什么能够从现前的这样一种如梦如幻的暂时的安乐当中能够突破、能够冲出来,能够真实地看到无量无边的生命,把眼光放大?那么这个关键点就是要能够去观察生死流转之苦,这是关键点。好,这一点我们看

○附表第六——释[生死之苦]

我们加以说明。

苦谛:

生死的痛苦是在四圣谛,佛陀讲四谛的第一谛、苦谛。这个地方,观生死流转之苦,我们分成三段。

(一)总说苦谛:先说明苦谛的内涵。佛陀在转苦谛的□□的时候,是分成三个内容:第一个是示相转,第二个是劝修转,第三个是作证转。

一、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佛陀在讲苦谛的时候是先指示苦的相貌,说:此是苦,逼迫性。这个“此”指的是整个三界的身心世界,包括了三恶道的身心世界,也包括了人天的身心世界,它都是痛苦的。那么这个痛苦的相貌是什么呢?——逼迫性。就是我们在三界里面得果报,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有一种逼迫的感觉,总觉得一种不能寂静、不能安稳。这样的一种不寂静、不安稳的感受,这种逼迫性,我们定义作“苦”,这是指出苦的相貌。

二、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佛陀指出了苦的相貌以后,要我们干什么呢?——“汝应知”,就是我们应该要去如实地了知。佛法对这个苦、这个身心的痛苦,他的态度不是要我们逃避,说你应该去观察这个苦的相貌而能够如实地了知。当然这个观察一定透过圣言量、祖师的法语的引导来正确地观察而真正地了解到苦的相貌的存在。所以,我们对于苦的逼迫性,我们一个修行人的态度是什么呢?——“汝应知”,是应该如实了知。

三、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佛陀为了证明身心世界的痛苦的存在是一个真理,不是佛陀捏造出来的,因为佛陀已经如实地证知在三界当中的身心的确是有逼迫性存在的,佛陀以自己过来人的角度来证明这是真实不虚的道理:“我已知”——我已经真实地了知在三界当中的身心世界是有逼迫性的,来证明这是一个真实的道理。这样子讲就是三转四谛,三转苦谛,第一个、示相转,第二个、劝修,第三个、作证。那么这是一个总说。

(二)、别示苦谛

苦谛它的总相是一个逼迫性,逼迫性开展出来有三个内涵:第一个、苦苦,第二个、坏苦,第三个、行苦。

一、苦苦

苦苦,第一个“苦”是一个苦恼的境界,苦恼的境界本身就是苦。在三界当中最痛苦的就是三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刚开始在观察痛苦应该先——第一、苦苦,先观三途之苦。

(一)地狱之苦

先看地狱之苦。它的总说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