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句丽,视我大唐如无物,那朕便要让他们知道,当今天下谁才是王者。
他们,必将沦为我大唐的阶下囚。”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心中暗惊,这简单的一句话,已经足以彰显李世民决心。
此番进攻高句丽,可不只是为了扬威。
同样是为了开疆扩土。
一个并不安分的存在,与其留在北边找麻烦,还不如尽早将之解决。
只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此刻都有些茫然。
他们并不知道李世民到底准备了什么。
哪怕李世民提过一嘴,他们也想不到,究竟如何才有绝对把握,一举拿下高句丽?
不过这也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既然李世民没有直接透露消息,便是说明了一点,这件事没这么简单,必定关系重大,哪怕让他们知道也没什么好处。
所以二人表现得很自觉。
反正大军已经出征,等待消息即可。
……
在大唐东北方向。
这里存在着一个传奇的国家。
虽然地盘不大,却让隋朝在此吃了大苦头。
说隋朝的灭亡与之息息相关,也没有任何问题。虽然隋朝的灭亡,在于杨广的倒行逆施,罔顾百姓,但真正损耗大隋国力,便是三征高句丽。
如果不接连头铁攻打高句丽,哪怕因为杨广的暴行,使得大隋境内民怨沸腾,无数人揭竿而起,全盛时期的隋朝,依旧有能力将之镇压。
可杨广非要大老远跑去送人头。
打到最后,更多人造反,同时也没有力量镇压愈演愈烈的起义了。
像高句丽这样的小国,能够挡住中原王朝的接连进攻,并且取得惊人的战果,这样的战绩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这高句丽,乃是东北扶余人建立的国家。
和高丽棒子没有任何关系。
人家真正的祖先,现在正被高句丽吊着打呢,这件事多少有点搞笑。
虽然对比大唐,高句丽的实力不算什么。
如果不倚仗地理优势,他们根本没有与大唐正面一战的资格。等到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便是主动带兵进攻高句丽。
虽然没有覆灭高句丽,却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击败高句丽数十万大军。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原因,李世民只得无奈退兵,直接平推高句丽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当初李世民只带了十万大军。
不像是杨广百万大军。
虽然人少,但大唐精锐依旧发挥其实力。
让高句丽敌军完全无法应对。
不断损兵折将。
这也使得高宗时期,覆灭高句丽格外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