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城乡商业学大庆学大寨会议的通知》
1977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出的这个《通知》2,有一个重大突破。《通知》明确提出:&ot;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ot;《通知》强调:&ot;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差别。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要大大发展。&ot;
《通知》是在我主持下起草的。初稿写出以后,财贸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都同意,就送给纪登奎看,当时他是国务院副总理。他很痛快,在&ldo;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rdo;前,加上了&ldo;理直气壮&rdo;四个字。然后又把《通知》送给李先念同志看,先念同志也赞成。
&ldo;文化大革命&rdo;结束以后,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文件,强调要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而且强调要&ldo;理直气壮&rdo;,这是第一次。
2华国锋在全国城乡商业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稿
我到中央党校作报告的同时,组织有林、卢之超、卫建林、林子力、李智盛等同志开始起草华国锋在&ldo;双学会议&rdo;上的讲话稿。初稿写出后,我请胡乔木同志来做指导。这时候,他虽然已经恢复了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的工作并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但还没有完全从两年前&ldo;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rdo;开始的失落中恢复过来。这是他逐步恢复参与中央工作和领导起草有关文件的开始。作为&ldo;党内第一支笔&rdo;,乔木起草这样的讲话,是驾轻就熟的。他来了之后,很自然地发挥了作用。他看了初稿,认为稿子是写理论文章的口气,不像一个党的主席所作的报告。于是他一边听情况介绍,一边开始构思和动笔修改。这时候,讲话修改工作吸收了袁木、王维澄参加,并邀请了在外贸部、商业部做实际工作的一些同志参加讨论。稿子修改出来后,又召开了一些会征求意见。
在修改中,乔木对重生产、轻流通的观点进行了批评;针对当时的情况加强了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论述,还特别提出了重视商品经济、尊重价值规律的问题;强调了内外贸易和财政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应该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开,华国锋主持工作,仍然着重从政治上讲揭批&ldo;四人帮&rdo;和学大庆、学大寨的气氛下,能拿出这样一篇讲话稿,乔木功不可没。
经乔木修改的这篇讲话稿,华国锋看了之后表示同意。1978年7月7日,他在&ot;双学&ot;大会上发表了这篇讲话。这个讲话,阐述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了财贸工作的重要性。讲话还强调了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而且对三个观点做出解释。7月1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讲话。华国锋的这篇讲话公开发表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外电评论说,这是华国锋担任主席后第一篇务实的讲话。
在国务院财贸小组
四陈云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文章及其他
1977年8月,就在我到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以后,邓小平、叶剑英、陈云、聂荣臻、徐向前等一大批老同志一齐出马,纷纷发表文章和讲话,宣传党和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这些文章和讲话中,陈云的文章与我有关。
党的十一大召开前,为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当时约定给陈云、李先念同志起草文章。后来公开发表的陈云同志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着重讲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思想。文章是我出主意,由郑惠执笔的。在成文过程中,我们几次送陈云同志看,每次他都提了意见。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我同郑惠作了很多修改,还送胡乔木修改过。最后由陈云同志定稿。文章写出后,送到中央宣传口去审查,准备公开发表。宣传口有个不懂事的王楫,原来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他把陈云的文章跟华国锋的讲话对照,对来对去,说这个说法和华主席的说法不一致,那个说法又和华主席的说法有出入。当时,为了贯彻&ldo;两个凡是&rdo;,一切文章和宣传都要和华的精神&ldo;对表&rdo;。我们把王楫的看法报告了陈云同志。陈云同志听后说,那好啊,既然每句话都要跟华国锋的话对比,跟华国锋讲过的一样才能发,那就不要写文章,也不要发消息了,天天登载华国锋的文章不就行了吗?这样一讲,把王楫顶回去了。1977年9月28日,陈云同志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了。
我记得陈云同志这篇文章,在讲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时,简要回顾了党的两段历史,一段是讲毛主席在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另一段是讲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召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全党逐渐发展、普及。陈云同志在文章后面谈到,粉碎&ldo;四人帮&rdo;后,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全党已经迅速得到恢复和发扬,这是目前全党形势的主流。这充分证明,毛主席长期坚持的革命作风,在我们党内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基础。同时,文章还强调,对&ldo;四人帮&rdo;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不可低估。毛主席长期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一些领导机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甚至报喜不报忧、靠说假话办事的这种恶劣风气,至今在一些人中也还没有根除。这应当引起我们全党的严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