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加上我们财政、信贷方而的扶持和帮助,这几年城市里的个体户大发展,雇工的人也就跟着多起来了。在当时,这也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城市个体户的雇工人数,没有受这七个人的数量限制,到1981年底、1982年春超过七人以上的雇工户,到处出现了。这时他们提出允许超过八个人。我当时表示同意,但提出不公开宣传报道。我转张云声同志那封信的目的,是想让他们知道一下党内有不同的意见。
后来小平同志说:看了几年了,到了该处理的时候了。赵紫阳只是提倡经过税收等办法,把他们的利润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限制他们把这些钱用于生活消费。这怎么能限制得住呢?实际上办不到。到这个时候为止,还不承认,超过七个人是私营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赵紫阳更不承认。
到了十三大的报告,才把这部分人从个体经济里区分出来,叫私营经济。私营经济里头有雇佣关系,但不承认是剥削关系,也不承认有剥削收入,把剥削收入叫做非劳动收入。加上这几年价格的双轨制,流通领域里的混乱,个体户、私营者大发横财,流氓无产者变成流氓资产者,新的资产者出现了。但是这些人,看他们的出身、经历、现状,他们的积累过程、发财过程和前途,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许多人是违法致富,靠挖社会主义墙脚致富。万润南就是一个典型。他所以那样支持学潮、拿出几十万元资金,原因就在于此。
在我们的合资企业中间,有的人接受人家的回扣,接受人家的贿赂,从中得到很多好处的,替外国人出了大力。有同志说,他们是新条件下的买办。
这几年提倡形成企业家集团、企业家阶层,提倡他们的特殊地位、特殊利益,不是通过付出艰辛劳动为社会做贡献,真正发展生产,而是通过租赁、变卖、兼并,个人风险承包什么的,一年下来拿几十万元。大中型企业好一点。特别是小企业,出了一批收入大大高于职工的新企业家,关系紧张得很,他们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发展到建国以来从来没有的程度。有的厂长、经理自备手枪、警棍,雇佣私人保镖。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经营权、所有权分离。这是赵紫阳从保加利亚抄来的。在此基础上有了企业法。但是还认为所有权不明确,产权不明确,出来一个股份化。关于这个问题,王梦奎那篇文章作了一点分析。确实不能一概反对,因为股份化有各种各样,如农民集资办一个企业,联合企业掺股,既有国家的,也有个人集资的。他们的着眼点,是要把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股份化。开始是说,工人有钱的买股票,没有钱的就不买。梦奎的文章说,这就把工人分化了,一部分人有股票,大多数人没有。弗里德曼的办法,就是把企业分给全国的人、每人都有股份。这样,就算产权明确了,还得成立一个管理机构,即董事会。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有股票的人都有参加董事会的权力,还是股份多的人垄断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这同西方的&ot;人民资本主义&ot;有什么区别?在美国,这种办法也行不通。&ot;去年耀邦在长沙还同我说,一有股票,就要同股票交易所连起来,股票一上市,我买了:这张股票,我就成了这个厂的股东之一,卖出去就不是了。持有较多股票就成了食利阶级了。这样走下去,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赵紫阳开始想在企业实行这一套,没有走通。
1981年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用了陈云同志那句话:&ot;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ot;。1983年准备政府工作报告的几次会议上,赵紫阳叫查宪法对于陈云同志那个提法是怎么样表述的。查的结果,原文不同,但还是那个意思。他说,要把&ot;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ot;这个提法搞掉。
他1983年到法国访问前后说,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调控的办法即指导性计划的地住要越来越高,指令性计划的地位要越来越低。所谓指导性计划,即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价格、税收、信贷、财政,包括必要的国家行政干预。这个说法改变了十二大报告中的有关提法。
赵紫阳如此强调市场的作用,是违背十二大决定的。市场,有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也要有劳动力市场,即所谓的市场体系。劳动力市场的提法,我反对过一次。据说宋平同志又反对了一次。后来还是写上了。曾经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叫劳动力市场,一种叫劳务市场。赵紫阳这样突出市场的作用,到后来就形成十三犬提法,即&ldo;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rdo;。
他提出的调控市场,同&ldo;包字进城&rdo;以及财政上的分灶吃饭,是互相抵触的。实行财政的分灶吃饭,企业的承包制,势必造成各自封锁、行业封锁、地区封锁,我竞争不过你,就不让你的好东西到我这个地区来,我要保护我的东西,在我这个市场里头实行各种优待。这一套同多年以来宣传的&ldo;赤字无害论&rdo;、&ldo;通货膨胀有益论&rdo;,造成票子越发越多。据马洪同志说,这是赵紫阳提出来的。可能是1982年,张劲夫同志介绍上海一货币专家给他,谈了一次话。那个人讲:罗斯福新政,增加支出,搞各种各样的工程,增加票子,增加社会购买力,票子发行很多,通货膨胀很厉害,国民经济在大混乱以后,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就稳定了。赵也想搞一年涨价,增加票子发行,认为一年以后就可以稳定。他要大家研究罗斯福新政。当时我们几个根据简单的分析,指出那时的罗斯福新政同我们情况完全两样,他那里是消费过度萎缩,供大于求,我们是供不应求。他以后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