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不应该忽视,但是没必要过分夸大。当年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直到清朝末年中国还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术。其原因就是汉字数量太大,要制造一套足够印书的字模难度太大,也不经济。最后还是20世纪初,西方人引入了机制字模,中国才实现了活字印刷。在20世纪,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的初期,汉字处理软件的缺乏也曾经是一种阻碍,但是很快也就解决了。现在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汉字的传播比以往更方便了。
真正阻碍中国进步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们思想的禁锢。在西洋活字传入中国之前,利马窦、徐光启翻译的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书籍,已经通过古老的雕版印刷出来了。但是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却得不到国人重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落后思想的禁锢下,即便我们象伊朗、土耳其那样把自己的文字全部改成先进的阿拉伯文或拉丁文拼写,我们也无法逃避象古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衰败。
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
一、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
如&ldo;活&rdo;字,最早的字型说明有水有根就活。
如&ldo;家&rdo;字,最早的字型房里有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人的生产力是最重要的生产,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
二、汉字浓缩着字前史中国人的科学精华。
比如&ldo;思&rdo;字,现在看是&ldo;田&rdo;和&ldo;心&rdo;,好像说&ldo;心田&rdo;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他没看&ldo;思&rdo;的最早字形。&ldo;思&rdo;的最早字形下面是&ldo;心&rdo;,上面是&ldo;囟&rdo;,&ldo;囟&rdo;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不信你去医院找一个人头骨标本,你看头顶的纹路和&ldo;囟&rdo;非常相似。那么,&ldo;思&rdo;不是指&ldo;心田&rdo;,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我们祖先的这一认识非常前卫。今天的科学证实,&ldo;心&rdo;&ldo;思&rdo;这字形,暨有思维,又称情感。
三、汉字体现先人哲学的思辨。
比如&ldo;默&rdo;,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ldo;黑&rdo;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ldo;犬&rdo;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ldo;默&rdo;的充实内容。巧了,从思想上说,&ldo;沉默&rdo;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ldo;默&rdo;又是由&ldo;汪汪&rdo;狂叫的狗来象征。&ldo;默&rdo;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一个天生的呆痴再不说话,我们也不会以&ldo;沉默&rdo;刻画他,如同我们不会说一段木头失明了一样。
汉字不仅构筑了隐性的中国哲学体系,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
汉语是c语言,英语是basic(zt)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