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卖糖葫芦的又道:&ldo;可有什么要求,你看我可行?&rdo;
周围人都竖起耳朵听着,那管家道:&ldo;你不行!这段工只要女人和哥儿!&rdo;
&ldo;女人和哥儿?&rdo;
&ldo;这干活不要汉子?&rdo;
&ldo;莫不是什么不正当的活计?&rdo;
&ldo;又不是过不下去,怎么让女人、哥儿出去做短工。&rdo;
……
听见议论声,那管家也不急,&ldo;我们老爷的娘下个月要过六十大寿!正要挑几个机灵的去帮忙,不只包食宿,还接送,只要一个月就你能拿到三两工钱!&rdo;
听到一个月可以纯挣三两银子,已经有人开始动心了。
那管家便又道:&ldo;我就住在那云来客栈,可去那处找我。&rdo;
说罢,领着两个小厮回了客栈。
周围的人还议论纷纷,三两银子,够普通人家花上三个月了,但放言什么想法也没有,爹离不得人,他自是不会去什么府城。
而一旁的张水则有些愣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待不到一刻,张水忽的站了起来,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对方言道:&ldo;言哥儿,我去闻香居问问收不收鸡蛋,你且在这里等我。&rdo;说完便走了。
在这里卖鸡蛋应是三文一个,若是去了闻香居,少不得最后要少给一文两文的。
想张水许是蹲累了,方言也未在意。
等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灰布衣裳的人自东街走了过来,他东瞧西看,不时有街边的小贩与他招呼,口称&ldo;刘管家&rdo;。
这刘管家与个卖鸡的交谈了两句,便见那人收了摊子,站起来跟着他。
刘管家停在方言面前道:&ldo;你这柴怎么卖?&rdo;
方言抬头看了看他,&ldo;都是些干的柴,有三十斤,十文。&rdo;
那管家见方言抬头,仔细瞅了瞅,竟是个哥儿,便又道:&ldo;这柴不甚整齐,去府里称上一称,若是够三十斤,给你八文。&rdo;
方言略一思索,便同意了,与那卖鸡的同去了刘府,得了八文钱。
卖掉了柴,方言摸了摸胸前的八文钱,都不够买三个鸡蛋,顿时有些泄气,转念一想,有进项总是好的!便又回了卖柴的地方。
待方言回来,见张水已在那里等着。
张水抬头,眼眶略有些红,道:&ldo;言哥儿,你回来了!我料想你也是去送柴了。&rdo;
&ldo;恩,只卖了八文。&rdo;方言略显惆怅,复又问道:&ldo;你怎得眼眶红了,可是哪里不舒服?&rdo;
张水摇了摇头,道:&ldo;刚起风吹了眼,咱们且回去吧!&rdo;
见张水不想说,方言也没有再问。
想了想八文钱,也终是没有买什么,便与张水一同往家走。
回程,张水挎着篮子,平复了一下慌张的心情,对方言道:&ldo;言哥儿,你可想去那府城做短工?&rdo;
方言摇了摇头:&ldo;自是不能去的,我还要再家照顾我爹。&rdo;
听闻这话,张水点了点头,道:&ldo;恩,不能去,那管家是骗人的,其实他们是人贩子,若是跟着去了,便再也回不来了。&rdo;
&ldo;人贩子?&rdo;方言望向张水,&ldo;你怎得知道?&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