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我们不割地。但整个澳门,可以划为使馆区,贵国可以驻扎使馆卫队。&rdo;
&ldo;哦,上帝啊!&rdo;麻恭少校不由得惊呼起来。前面绵长的谈判,让他绝对想不到,李颖修会提出这种近似于卖国的方案,虽然纸面上还是符合外交惯例的。麻恭少校来兴趣了,&ldo;那其他的使馆区呢?比如上海的公使馆。&rdo;
&ldo;上海使馆区的面积和清国即将在伦敦设立的公使馆的使馆区一样大小,以示双方对等。&rdo;李颖修拒绝了麻恭少校的进一步野心。
但澳门驻军的提议已经足够有诱惑力了,麻恭少校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ldo;您是说澳门使馆区我们想驻多少兵都可以?&rdo;
&ldo;只要澳门站得下。&rdo;
&ldo;我要求把&lso;站得下&rso;这个词具体解释。&rdo;
&ldo;只要清国不能证明站不下,那就是站得下。&rdo;
&ldo;太好了。&rdo;麻恭少校没想到谈判结束的时候,李颖修会送上这份大礼,&ldo;澳门的面积有二十多平方英里吧,每名士兵的脚掌不超过10英寸长,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在澳门驻扎几十个师。好吧,我要求在澳门驻军的上限是10万陆军。&rdo;
&ldo;可以,不过是十万使馆卫队。&rdo;
&ldo;你们清国人太爱咬文嚼字了。&rdo;
收到大礼的麻恭少校很高兴,就不在细节上纠缠。条约的具体条文由双方进一步拟定,约定明日正式签字换文之后,今天的谈判就结束了。
&ldo;什么?英夷要在澳门驻军十万?&rdo;林则徐听到楚剑功的回报,当即就坐不住了,&ldo;剑功,你怎么能答应,颖修,你误国。&rdo;
&ldo;英夷提的条件,几位大人也是知道的,军舰驻泊权一项,危害甚巨,两害相权取其轻,,英夷在澳门驻军十万,只是上限,并非一定会驻满。只要我们严守条约,还有可能限制其危害。何况澳门一直被弗朗机人所占,我大清从没实地管辖过。&rdo;
&ldo;那经济特区一事,又作何解释,英夷可以入广东省办厂?&rdo;耆英问道。
&ldo;大人,只是可以入内,而非必然入内,英夷要来,准予不准,操之在我。&rdo;
&ldo;和英夷打交道,实在麻烦。恐怕到时候多生事端。&rdo;耆英说道。
一点也不奇怪,在另一个时空,因为嫌麻烦,这位耆英大人,主动送上门去,向璞鼎查请教,被人打蛇随棍上,签订了虎门条约,索要了更多的不平等权益。例如领事裁判权,就是耆英提出管理外国人太麻烦,而把英国人的管理权拱手交给了英国领事。关于军舰驻泊权,耆英在给道光的奏折上,写得很清楚,&ldo;用夷舰管夷船&rdo;,太方便了。
&ldo;大人大可放心,李颖修义不容辞。&rdo;李颖修抓住机会,毛遂自荐。
&ldo;李道台,好打算,要管住整个广东省,怎么着也要加个布政使的衔。呵呵。&rdo;耆英一笑,不再纠缠,而是把话题拉回了澳门的驻军,&ldo;澳门如果有数万英夷,那广东省的防务就重了。&rdo;
&ldo;是啊是啊,镇江之战,也不过一万出头的英夷,就够麻烦的啦。&rdo;两江总督牛鉴,讲话还是很给奕经等人留面子。
&ldo;那就只好让朱雀军常驻广东了。&rdo;耆英看了一眼楚剑功,说道:&ldo;本来朝廷的意思,楚道台是要调往中枢,是要大用的,可惜啊。朱雀军离不得楚道台。&rdo;
&ldo;国家安危事大,楚剑功个人功名不足挂齿。&rdo;
林则徐想说什么,却把茶杯端起来喝了口茶,没有做声。
&ldo;好吧,如果没什么变故,就明日签约换文吧。&rdo;耆英一挥手,&ldo;此次订约,你们两个还是有功劳的,本部堂一定向朝廷禀报。先退下吧。&rdo;
等楚剑功和李颖修退下了,耆英眼睛一翻,语气平和的说道:&ldo;真是名师出高徒,林大人,楚剑功都学会养寇自重了。&rdo;
啪,林则徐在茶几上轻拍一下,问道:&ldo;耆部堂,您这是怎么说的?我林则徐一心为国,天地可鉴。&rdo;
&ldo;耆部堂,您这话可说重了,&rdo;一直没有说话的伊里布说话了,&ldo;少穆兄公忠体国,简在帝心。&rdo;
&ldo;哈,哈,哈!何必叫部堂这么见外,小弟我只是给少穆兄提个醒罢了,楚剑功毕竟年轻,我们要保全他,不要让他起了歪门邪道的心思。&rdo;
&ldo;那老兄有什么高见?&rdo;牛鉴打圆场。
&ldo;少穆兄,你还是劝劝楚剑功,朱雀军,交给陆达来管,他专心做个文官,他日外放督抚,也不是不可能的。&rdo;
&ldo;这些,先等英夷的事情落定,再做计较吧。&rdo;伊里布劝道。
&ldo;老兄啊,&rdo;耆英突然对伊里布说道,&ldo;我听说你的家人张喜,聪明伶俐,还懂得对外交涉,还给英夷送过信,是吧。&rdo;
&ldo;是啊,是为我送过信,去年浙江谈判……&rdo;
耆英摆摆手,打断道:&ldo;明日签约换文,就由张喜来安排。让他出力,他日也好保举。&rdo;
张喜果然聪明伶俐,从伊里布处得了吩咐,立马安排仆人到静海寺洒扫,布置香案,设立宾主席。
第二天上午十点,双方如约来到静海寺,李颖修已经提前将签约的各种利益事项告诉了耆英和其他大员,所以签约的过程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