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不行,没得商量&rdo;李颖修不等对方说完就打断了他。
于是,第一次清法会谈就这么不温不火的结束了。
&ldo;传教?&rdo;楚剑功问。
&ldo;是的,传教。天主教&rdo;
&ldo;你怎么不把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士被一排排的吊死的历史翻出来打脸?&rdo;
&ldo;何必呢。何必做这种口舌之争。法国人对我们还有用。&rdo;
&ldo;莫非你还想着以夷制夷?&rdo;
&ldo;留下这种可能性也好。如果能把水搅浑,说不定能浑水摸鱼。&rdo;
楚剑功又想到一件事:&ldo;法国人已经来了,美国人也快了吧。&rdo;
&ldo;哎呀,中美望厦条约。他们会不会直接跑去厦门?厦门那边对外交这些事情又不清楚,说不定会出乱子。&rdo;
&ldo;赶快给各个通商口岸行文,口岸还没有正式开呢,只有我们这里才能和洋人打交道。&rdo;
&ldo;你放心,我来处理。&rdo;
&ldo;我说,李道台,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rdo;
李颖修抬头看着楚剑功,听他说。
&ldo;你看,我们强行归并十三行,封了藩库。虽然事先知会过广东巡抚怡良,但是他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态度,要是他突然翻脸,我们怎么应付?&rdo;
&ldo;不怕,除了我们,这整个大清国,就没人愿意和洋人打交道。广州开通商口岸,广东设经济特区,澳门英国驻军。除了我们,清朝有谁玩得转啊。江苏一战,已经把清廷给打疲了,你没看条约谈判的时候,几位大人多么倦政吗?&rdo;
&ldo;不怕一万,就怕万一。&rdo;
&ldo;你准备怎么办?&rdo;
&ldo;我在想,要是清廷逼得狠了,我们就反了吧。&rdo;
&ldo;太急了吧?&rdo;
&ldo;是说万一嘛。像洪秀全那样的,都能席卷东南半壁。我们这四千条枪,最差的结果,也能折腾好几年,夜夜笙歌的话,我也能睡一千多个了。&rdo;
&ldo;建后宫啊?&rdo;李颖修笑了起来,&ldo;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抓住核心部队。&rdo;
&ldo;黄埔讲武堂的事情我来处理,你,要赶紧把南洋实业总局给理顺了。&rdo;
&ldo;缺人才啊,你还有兵,我就光杆总经理一个。&rdo;李颖修发牢骚,&ldo;把范中流调给我。&rdo;
&ldo;不行,范中流要在军校讲课,我现在一共才四个教官,要带一千七百多人,范中流走不开。施策呢,我看小伙子挺能干。&rdo;
&ldo;他不懂,跑跑船还行。算了算了,我回去了,自己好好想想。&rdo;李颖修摆摆手。
回到李氏船行,也就是现在南洋实业总局的总部,李颖修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开始思考。
他拿出一张白纸,用毛笔在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圈。这就是自己所管得到的&ldo;经济&rdo;范畴了。他信马由缰的在纸上写下:丝绸、茶叶、瓷器、煤、铁、军火、粮食、棉纱、酒、糖、盐。写到&ldo;盐&rdo;的时候,李颖修又记下&ldo;漕运、关税、劳役&rdo;三项。他渐渐觉得有眉目了。
他把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经济事项总结为四个大的类别。
第一类,是清政府征收的各种税收:粮税、盐税、漕税、关税和劳役。每年广东,要上交朝廷六百万两的各种收入。给广西两百五十万两的协饷。如果把给朝廷的和给广西的这八百万两扣下来,加上广东本来就有的收入,每年可以收到一千万两。这样,朱雀军就有了基本的军费来源。广东已经化为经济特区,现在要把税收这一块变成通商洋务善后使的职权范围,还要动动脑筋。不过,不急,先等朝廷的旨意下来。
第二类,是出口盈利大项:丝绸,茶叶,瓷器。《辛丑和约》中破除了十三行的进出口专营权。但南洋实业总局应该可以从货源上实现垄断,以保持这三种商品的高额利润。
同时,要防止技术流失,比如,在另一个时空英国人1851年就会派遣间谍福均进入中国,窃取了茶叶种子和工人运到印度阿萨姆去种植,3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13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然后转入全面衰落,出口量不断下降。从此,印度的红茶凭借较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据中国红茶的市场,中国的茶叶贸易招到了巨大的打击。茶叶也从高利润的贵族饮品变成了街边的大路货。另外,像景泰蓝、龙须草席等等传统工艺外泄,也是深刻的教训,这个时空,不能重蹈覆辙了。
同时,技术上也要加以改进,比如丝绸,要引进江浙一带的阔叶桑,同时建一个农艺学堂和缫丝厂,建锅炉用来制干茧和煮茧。缫丝主要是农村的副业,并没有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想到这里,李颖修豁然开朗,以缫丝业为导线,建立一个收茧的网络,深入农村基层,建立据点……这已经是社会改造的范畴,要和楚剑功好好商量。
李颖修把思路收回来,继续写他的经济计划。
第三类,是重要的民生物资:粮食、制糖、酒类、榨油植物,这些不仅重要,而且利润高。
第四类,是为军工生产服务的重工业。枪械厂,火炮厂、弹药厂,被服厂。上游的煤矿、铁矿和钢铁厂,嗯,蒸汽机,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