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 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 > 第382章(第1页)

第382章(第1页)

&ldo;可是这事鬼的骂名,我可就背定了。&rdo;

&ldo;如果你做对了,骂名也就烟消云散了。&rdo;楚剑功给他打气。

&ldo;万一做错了呢?&rdo;

&ldo;做错了也没什么,让所有人都知道,当殖民地是行不通的,那也算曲线救国啊。&rdo;

胡林翼还在犹豫,楚剑功说:&ldo;当然,你如果想混迹于庸碌之众,继续做你的编修,也没人会责怪你。&rdo;

&ldo;院台,你容我再想一想吧。&rdo;

胡林翼满腹疑惑的走了。楚剑功心想,要培养个汉奸还真不容易啊。本来他是准备让龚橙担负这个角色的,但昨天一见之下,发现龚橙只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最多也就能当个狗腿子,根本不具备卖国的能力。

这么恶意的想法一闪而过,楚剑功又想:真的要把胡林翼往汉奸的道路上引么?不,不是这样,不能叫他们汉奸,叫这种人&ldo;全面合作派&rdo;比较合适。胡林翼又有名气,又有节操,又有能力,让他来主持全面的,毫无戒心的对西方开放,出现的恶果,将全部归罪于&ldo;路线错误&rdo;,纯粹的,无可推卸的路线错误。

想定了胡林翼的事情,楚剑功又让门房去左宗棠家里送个口信,说刚才的话:&ldo;唯相试尔。&rdo;请左宗棠再过来叙话。

楚剑功无论如何是上官,左宗棠不是太情愿的来了。楚剑功早已备下一桌酒菜,请左宗棠小酌。酒过三巡,双方的话头慢慢说开了。

&ldo;院台,你说这英夷到底有多厉害啊?我听说,镇海、定海,最后都是冷兵器拿下来的。镇江会战,最后也是拼刀了,八旗和绿营们才退下来。&rdo;

&ldo;林大人的奏折上有一句话,说英夷&lso;胆壮心齐&rso;英夷为什么胆壮心齐呢,因为它们的民气高啊。&rdo;

&ldo;民气?&rdo;左宗棠问道。

&ldo;是啊,民气。&rdo;楚剑功开始向左宗棠解释&ldo;民族国家&rdo;,把左宗棠绕得云里雾里的。楚剑功也不管他,最后问了一句:&ldo;季高,霍骠骑,班定远,以及他们的部属,无不是带着这样一种民气。话说往昔中华富强之日,无不掩有西域。不是没有原因的。&rdo;

&ldo;往昔中华富强之日,无不掩有西域,这句话像藏在我心里许久,被院台你一句话就点穿了。&rdo;左宗棠感叹道。

那是自然的,楚剑功想。

&ldo;院台,你前些日子,上《八旗之奋斗折》,也是为了唤起民气吧。&rdo;

楚剑功笑而不语。

&ldo;按院台所说的民族主义,需要唤醒最广大的民众,方能见其威力,可是,八旗人太少。&rdo;左宗棠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

正文88军国

更新时间:2010-10-159:38:10本章字数:2144

左宗棠抬起头来,本来醉醺醺的眼睛里闪过一道锐利的光华:&ldo;我已知院台深意。在皇清,这民族主义是断断行不通的,只有让皇清变成了皇汉……&rdo;

楚剑功打断他:&ldo;我有另外一份折子,也给皇上看过了,八旗若是自愿融入汉族,也是一条道路。&rdo;

&ldo;那怎么可能呢?铁杆庄稼,不劳而获,又有谁愿意主动放弃呢?旗人高高在上,谁又愿意自降身份呢?&rdo;

&ldo;不要乱说。&rdo;

左宗棠深吸一口气:&ldo;院台深意,我已知晓,我当纠集同道,弘扬皇汉正道,以图振兴。&rdo;

&ldo;怎么振兴呢。&rdo;

&ldo;按院台索索,激起民气,则人人可以为兵,人人奋不顾身,如古之强秦,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然后以军法治民间,以图强国。&rdo;

&ldo;说得好,那你纠集同道,叫什么名目呢?&rdo;

左宗棠想了想:&ldo;叫皇汉社如何?&rdo;

&ldo;这太犯大清的忌讳,这样吧,就叫复兴社吧,至于要复兴什么,你自己心中有数就行。&rdo;楚剑功站起来,去取了一本册子,拿给左宗棠,&ldo;这个东西,我已经给皇上抄了一份,皇上未置可否。你也可以拿去看看,参考一下。&rdo;

左宗棠接过来一看,见册子上写着《军国之命运》,他打开目录一看,里面写着:总纲,组织……等诸多条目。

《军国之命运》选摘

我中华民族建国于亚洲大陆,已经有五千年之久了。世界上五千年的古国,到现在多成了历史的陈迹,惟有我们中国巍然独存。去年战争以来,我中国国势陵夷,民气消沉,开五千年从来未有的变局。中华民族生存所要求的领域既忍受割裂的痛苦,更斲丧我国家民族的生机。纵观我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记录,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存亡,虽相乘而迭见,然而这一次危机之深重,几将毁灭我再生的基础,杜绝我复兴的根源,实为历史先例之所无。若非由我们倡导皇道,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命脉与民气,必然土崩瓦解。

成败的关键,在于社会风气的转移。而社会风气的转移,又系于一乡一县一省以至于全国有见识,有志气,有血性,负责任的人士,以真知力行为倡导,使一乡一县一省乃至全国的国民,行焉不着,习焉不察,则社会风气的改造乃能达到成功。前面又曾指出,只要我全国的青年立定志向,任他人所不敢任的工作,受他人所不能受的痛苦,乃至冒险犯难,进到常人之所不敢到的边疆僻壤,以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而充实国家民族的生命,如此国家社会的改造,亦必易如反掌。在这里,我还要作再进一步的讨论。要知道社会风气的改造,建国工作的实施,乃是民族复兴中最伟大的事业,必须恒久的力行。如以单独的个人,作孤立的奋斗,其成效必不能大,其事功亦不能久。所以一乡一县一省以至于全国的青年志士,必须有共同的组织,有系统的联络,以为国家建设和个人立业的总机关。个人惟有在这个总机关之内,才可以做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