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徐福领着他这一帮手下浩浩荡荡地到了日本本土,那些野蛮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这群天外来客佩服得要命。
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还把他们奉若神明,就差烧香拜佛了。
徐福一下给乐坏了,想不到来寻找仙人,到头来自己却被当成了仙人。在这里他是老大,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没人管得着。于是,早把秦始皇交代的差事忘光了。
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徐福感觉相当不赖,于是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了。
他琢磨着这仙药恐怕是找不到了,如果空手回去,说不定这颗脑袋就和身子分家了,还不如在这里过过土皇帝的瘾呢。
主意打定了,于是就开始过他的皇帝瘾。
但是这徐福不是个享福的命,他看到人家小日本的技术太落后了,禁不住就开始手痒痒。前面说道徐福不仅是位神学大师,知道怎样把人们哄的对自己奉若神明,同时他还是一位技术大师。
他就把那些养蚕、种植、冶金等技术教给了小日本,从而为中国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要知道,这些技术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啊,他这么一传授,日本的社会一下进步了好几百年,终于脱离了原始社会的落后)。
后来历朝历代的日本人民尊奉徐福为农神、纺织神、医药神。徐福生前没能见到仙人,死后却成了日本的神仙,恐怕他是没想到吧。
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因此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
尤其在日本,&ldo;徐福集团&rdo;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但是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话说回来了,徐福能够东渡日本离不开发达的航海技术。
但是如果说徐福是侥幸走运,在大海里没有浪打船翻的话,不免有些牵强。由此可见古代中国造船术和航海术的发达。
要知道这个时候,曾经在海上强大一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一群赤身裸体在森林中奔跑的野人。在哥伦布远航南美大陆的700余年前,代表中华民族卓越文化的古代方士,已将睿智的眼光投向了大海。他们带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在长达250余年的时间里,以不同凡响的毅力,前仆后继,为能施展他们的宏伟信念,积极向海洋求索。
点 评
秦始皇对长生之道的渴求,使他一次次陷入方士的蒙骗之中。原本英明神武的帝王,此时成了不断上当受骗的可怜虫。然而神仙之说,终属虚妄,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秦始皇再怎么挣扎,也难免被冲进时间的洪流里,渐渐老去。
霸气长空,最终却与臭鱼为伍
秦始皇有个很要命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好大喜功,这从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就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自己建立了这么大的功绩,如果不在天下人面前炫耀一番,实在对不住自己。于是,他先后5次大规模巡游,沿途刻石颂德,以昭示自己的不朽之功。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的石刻,如著名的泰山上的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传自己统一国家、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的。早在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曾经出巡过北方,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鼓舞士气。但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出巡回来的路上。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在阳武博浪沙遭到张良有组织有策划的行刺,但是幸运的是这次行刺并没有成功,仅有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后来,又有人禀报说发现了刻有&ldo;始皇帝死而地分&rdo;的陨石和出言&ldo;今年祖龙死&rdo;的&ldo;仙人&rdo;。
秦始皇到了晚年已经很迷信了,因此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
为了消除这些恐惧不安,嬴政听从了一名方士的建议,外出消灾避祸,这就是嬴政的第五次巡游,同时也是最后一次。也正是在这次巡游的半路上,开创大秦王朝的君王嬴政结束了被人褒贬不一的人生。
这次巡游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210年,地点是秦国的东南一带。嬴政率领车队浩浩荡荡地向东南进发,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他的小儿子胡亥。
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现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一代天皇。
接着说这次巡游,秦始皇率领着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