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史记》接着写道,高祖&ldo;见信死,且喜且怜之&rdo;,好一个&ldo;且喜且怜&rdo;,活生生写出了高祖的心态!喜得是终于为自己除却了一大危及政权的祸害,怜的是韩信一代将帅之才,竟然死在了一个妇人之手,死不得其所!甚是可怜!从吕后干净利落地除掉韩信这一件事上,可见吕后的手腕非同一般,其毒辣阴险狠毒已是暴露无遗了!如果韩信有其政治头脑的十分之一,怕是中国就要早早地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韩信像是一阵旋风,在楚汉相争中横扫千军如卷席!韩信像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其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划过历史的星空,发出了奇光异彩,使其生命具有了某种永恒。韩信是一代军事奇才,却不能战死于疆场,扬名于异域,而是不明不白地死于内部的政治斗争,不明不白地死于妇人之手,死不得其所,韩信也真够窝囊的!
尽管在历史上大杀功臣史不绝书,但韩信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上,差不多成了第一个被杀的最著名的功臣。同时,韩信的悲剧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杰出人士,不是死于两军阵前,不是死在杀敌报国的疆场而是死于内斗,死于自己人的手中?这是一种最大的内耗,最大的人才浪费!
韩信平生所学从何而来?无从得知,因为太史公在《史记》中只字未提韩信的成才史,《汉书》中同样未提,这就更给韩信增添了神秘感。仿佛韩信是天纵之才!大异于张良、项羽。韩信从一介区夫,拜将后扶摇直上,竟然如击水飞天的大鹏,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一战成名!引起了后世多少有志建功立业者的艳羡,亦引起了多少庸碌无能之辈的嫉妒和诽谤。李白感慨&ldo;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嫉贾生&rdo;!韩信以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又给后人带来了多少灵感!
韩信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忠信礼义、是非曲直曾经影响过韩信一生,使其在最重要的历史关头,做出了维护统一、迅速结束战争的决策,而置个人的荣辱沉浮于不顾。其实,苏秦早就说过,这些东西&ldo;是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rdo;。韩信可以说是道德楷模、忠诚义士,但他同样犯了项羽&ldo;妇人之仁&rdo;的错误,成为了政治上的近视眼!他没有看清政治太残酷,太血腥,太黑暗,太自私,也太肮脏。韩信显然不单纯是为自己考虑,不然也许我国的历史上早早就会出现一个三国!
韩信当时是抱着一种幻想的,他不相信刘邦不能容忍一个功臣,不相信刘邦不能容忍一个功臣的自尊和荣耀,尽管后来对自己的判断后悔了。韩信的反叛之路最主要的还是刘邦造成的,是刘邦逼其造反的,不然韩信怎么感到自己没有活路。韩信死得冤吗?从历史上来看,既可以说他不冤,因为他图谋造反;也可以说他冤,因为他是被逼的。
无论怎么说,韩信尽管后来图谋反叛,但他仍是中国式的英雄,也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英雄。韩信英年早逝,可惜可叹。
点 评
韩信的命运,自始至终都没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女人救了他,另一个女人却杀了他。他的成功是因为萧何,他的失败还是因为萧何。韩信只会打仗,只会当他的大将军,他似乎不懂得如何去生存,如何去保护自己。这样一个人,实在是个怪胎,他的才华让人惊叹,他在为人处世上的弱智同样让人大跌眼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邦的天下,大半地盘是由韩信领兵打下来的。也正因为如此,韩信之于刘邦,形成了&ldo;功高震主,拥兵自重&rdo;之势。韩信自己却不知道珍惜,不知道警惕,越来越狂傲。而刘邦对他则越来越猜忌,这就形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对立。再加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不断掺入其中,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
第七章 张良:奔波半生为灭秦
刘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主要靠三个人帮忙: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个人在刘邦得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世称为&ldo;汉初三杰&rdo;。韩信作为刘邦的兵马大元帅,为他东征西讨,打下一片锦绣江山,他的功劳自不必说,下面我们主要说说张良的作用。都说张良是神人,他究竟神在哪里?在刘邦集团里,张良又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刺杀秦始皇,名动博浪沙
张良是刘邦钦定的&ldo;汉初三杰&rdo;之一,刘邦曾经心悦诚服地说过:&ldo;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rdo;这里的&ldo;子房&rdo;就是张良。刘邦的金口玉言,更加奠定了张良作为大汉王朝开国元勋的政治地位。
张良,字子房,他是刘邦事业上的总设计师。
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ldo;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rdo;连心高气傲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论》,文中对张良的品德感叹道:&ldo;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rdo;
张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是从一次轰动天下的刺杀行动开始的。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四处走走,到各地去巡视。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族有个惧怕。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就是这次出行嬴政差点儿把小命儿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