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梁相紧盯此案,他没法公然插手。
肃王拧眉沉思,孙温亦胆战心惊。
好半晌,孙温终于想起个人,附在肃王耳畔低语几句,得了首肯后赶紧去办。
……
孙温找的人叫薛玉。
此人诚如其名,虽是男儿之身,长得却秀美如玉,面如春月,目似朗星,同侪之中算是上等的长相。只是他出身微寒,父亲是穷乡僻壤的秀才,母亲也是小吏之女,他自幼读书,文采极好,十多年前上京赴考,勉强挂在春榜之末。
这般学识容貌,放在州县定能混出个名堂,在京城这种卧虎藏龙、俊杰辈出的地方,却只能默默无闻。
薛玉从末等小吏熬起,到二十三岁时仍只是个流外小吏,勉强糊口。
偏他心气很高,不肯出京城谋职,孑然一身在京城度日。后来他时来运转,结识了工部侍郎丧夫归家的女儿苏染冬,颇受苏家照拂。再后来,薛玉便娶了苏染冬,借岳丈之力谋了个八品官职。
如今他年才三十,当着七品的大理寺主簿,岳父过世后没了人提拔,正谋求出路。
先前薛玉曾数次寻孙温的门路,想投入肃王门下。
孙温不好碰刑部,也不敢寻熟人惹嫌疑,自然就想到了他。
见王府长史造访,薛玉受宠若惊,殷勤地迎入府中,热情地呈上精致的点心茶水。
孙温很谨慎,先试探口风。
薛玉很快听出话音,当即表了忠心,愿为肃王殿下万死不辞。
勾结武将之事,孙温当然不敢透露,见他确实有心投靠,便说有两个嫌烦困在刑部,肃王殿下不便出面讨要,望他设个法子将嫌烦调往大理寺。只消离了刑部大牢,事情就好办得多。
薛玉问明了身份,思索片刻,很快就想起来了‐‐
&ldo;先前兵部尚书陈文毅的案子,不知长史是否记得?那陈文毅早就死在流放途中,却有人说背后另有情由,让大理寺复核,案子扔了很久也还没人过问。下官倒是看过卷宗,里头有点小事,或许能拿来当个提审犯人的借口。&rdo;
孙温眼睛一亮,&ldo;当真?&rdo;
&ldo;不妨一试。下官自会暗中转圜,拿公文去要人。&rdo;薛玉躬身为礼。
孙温大笑,&ldo;好!等你的消息!只要有人能接触他们,事情就好办了。&rdo;届时设法串通说辞,下套翻供,铁证如山与构陷污蔑之间,须凭生性多疑的皇帝推断揣度,可寻机转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