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惊道:“要债,不会吧?到底是亲戚,哪能做得这么绝?”
“不会?”肖三郎笑道,“不信下回到岳父岳母家问问。”
张氏信了大半,叹气道:“诶,真是祸不单行,希望大宝二宝早些立起来吧,不然这个家且得受苦呢!”
肖三郎道:“娘要是心疼大舅哥家,我倒是有个办法,多少能帮到他家一点。”
“什么办法?”张氏和小张氏异口同声道。
“前些天不是说了大宝和大丫的婚事,不如把家里炒肥肠的方子,给大丫做嫁妆带过去。”肖三郎道。
张氏道:“这怎么能行?”
肖三郎笑道:“娘你听我说,这一来可以在钱上帮助他们些,二来成了这桩婚事,岳父岳母家知道,也是我们家情意,以后一定会更加对大丫好,大丫在家里说个什么,谁会说个不字?这样大哥大嫂那边未必不会同意!再者,这方子带过去,跟他们商议,叫他们走街串巷叫卖,也不会抢了咱们家的主顾,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让我想想。”张氏在前边走着,低头不语。
小张氏在后头扯着肖三郎的衣裳,肖三郎拍拍她的手,小声说道:“别急,我自有用意。”
张氏回到家,何氏就迎过来问张大山的情况。张氏看了她一眼,只说没什么,要多加休养,便自己回房了。
晚饭时,张氏心不在焉,端着饭想事。
邹氏看看小张氏,朝她努嘴,用手做一个搓钱的小动作,又去指指三个孩子。小张氏会意,便去看肖三郎。
肖三郎推作不懂,低下头,只管闷头干饭。
邹氏着急,用手肘去捅肖二郎,肖二郎推不过,只得等饭吃完了,孩子散了,才硬着头皮对张氏说道:“娘,今年学堂的学金该交了。”
张氏猛然听见,抬头看向肖二郎,皱眉道:“都读五年了,学得也不少了,尤其是大柱,都十四了,也是可以说亲了。”
邹氏忽抬头,问道:“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张氏喝一口水,说道:“我是说他也不小了,干脆去镇上找个轻松的活干,挣些工钱,我也好拖媒人给他说亲。”
大柱还不知事,在屋檐下猛地听到给他说亲,脸刷地就红了,像只鸵鸟似的,把头快低到地缝里了,赶忙跑回房间。
邹氏哪里干,说道:“十四还小哩,大宝都是十八才开始说,大柱等几年再说也不晚。”
张氏不悦道:“有好的就先定下,等来等去,到时候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还有什么好的!”
“他读书读得好,怎么就说不着好人家了。现在说定了,谁知道临门一脚会出什么事?到时候退不了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邹氏道。
张氏下意识去瞧何氏,果见她脸色不好,说道:“你懂什么!书读得好不好要先生说了才算,宋先生从来只说满丰读得好,要送去考学,大柱二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认得几个字就是了,再读下去也是浪费钱!”
听到婆婆这样说,邹氏委屈不打一处来,顾不上顶撞不顶撞的,大声道:“说到底不就是要把这学杂费抠出来腾给别人用,又拿天赋来扯什么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