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纪实]《黎原回忆录》作者:黎原【完结】
黎原回忆录中鲜为人知的几件事
黎原是出身于&ldo;后黄埔时期(南京中央军官学校)&rdo;的解放军将领,他就读军校时,国共双方已经分道扬镳并有数年兵戎相见的历史,与毕业于黄埔前五期的中共军人比较起来,他这一类型的干部在红色军队中屈指可数。在军人生涯中,除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吉黑纵队一大队时短暂地担任过一段时间政委职务外,黎原的晋级是沿着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的台阶,一步一级地靠战功打上来的。作为一个职业军人,黎原在回忆录中,在&ldo;讲政治&rdo;方面就节约了许多笔墨,但披露的几件事,却在以往史料中鲜为人知。
一是在四野服役的日本籍军人。日本战败后,除开苏军虏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及经葫芦岛乘船回国的,在东北仍有数十万关东军及日裔居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民主联军(东野、四野)。在一般资料中,只披露四野的军工、后勤、医疗等机构及东北老航校中有不少日本人,绝口不提一线战斗部队中有无日本人的事实。打黑山阻击战时,时任东野十纵团长的黎原,就提到:&ldo;团里的一名日本籍战士一人就缴获了三挺机枪,立了战功。我们部队为什么还有日本人?事情得从抗日战争结束时说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许多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日籍人士,自愿要求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因为战争的需要,东北民主联军也先后接收了部分工程技术、医护、财会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有的荣立战功,有的成为模范工作者、优秀干部。我们师山炮营就有日籍战士近百人,团里还有十来名日籍医护人员。&rdo;
老斐读后无语,也许是廖耀湘那些经史迪威训练出来的兵&ldo;打外战很内行,打内战很外行&rdo;,在缅甸打得好好的,但一到东北,一个兵团硬是冲不过东野一个纵队的黑山防线,最后被林总包了饺子,如果知道对方战壕里还有以前的老冤家日本兵,不知结局会不会这样惨。
二是回到朝鲜的2位朝籍军官的结局。黎原在南京军校读书时,就有一个叫王守成的朝鲜同学,后来与黎原不约而同地投奔到了延安,又与黎原一起在抗大在三分校任教,黎原回忆:&ldo;同我关系最好的是王守成,和我是黄埔军校同期同学。他不仅有一定军事水平,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天赋,他能写小说,会作曲,同音乐家郑律成是同乡、更是好友,二人合作编写了不少抗日歌曲。通过和他的交往,我深深体会到殖民地人民的感受。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将来一起到东北、朝鲜去解放被日本铁蹄下奴役的人民。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们在东北吉林见过几次面,后来听说他回到朝鲜,任人民军炮兵团长,不知何故自杀了,实在是可惜。&rdo;在东北时期,47军是征召朝鲜人较多的部队,1950年,金日成通过金光侠出面,将进军到华南的四野朝鲜人部队悉数收编回国,从47军回朝鲜的3900多人共编成一个团,即大田战役中的劲旅第十八联队。原在419团担任营长的张教德担任联队长,在418团(黎原任团长的团)任营长的宋德万担任副联队长。黎原回忆到美军仁川登陆后人民军十八联队窘况:&ldo;以美国为首的所谓&ldo;联合国军&rdo;和南朝鲜军队共10个师从正面向朝鲜人民军反攻。朝鲜人民军被迫退却,许多部队来不及转移,即被击溃、打散。十八联队亦遭到很大伤亡,团长张教德在大田同美二十四师作战时光荣牺牲,剩下的700多人由宋德万带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坚持四个多月,并使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rdo;
但在说到宋德万的结局时,却也是与前面所提的王守成相同‐‐都不是死于战场:
&ldo;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宋部同我志愿军在铁原、涟川会师。他们克服许多艰难困苦,坚持敌后战斗,辗转回到后方,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金日成认为中国回来的十八联队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能在敌后坚持四个月,并能安全地撤回,简直是奇迹,遂将十八联队扩编为近卫师,任命宋德万为近卫师少将师长,驻守平壤。朝鲜近卫师是仿照苏联红军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人民军中地位很高。近卫师的战士到其他部队可以当排长,师长出去要当军长。1953年贺龙元帅到朝鲜访问时,第一个接见的就是宋德万。当时国内很多报纸都刊登了贺龙元帅和他握手的照片,还介绍了他在解放军工作的经历,我们当时看到都感到很高兴。不幸的是,他过早辞世,年仅40余岁,非常可惜。&rdo;
虽然黎原在提及这两位朝鲜军人的结局时闪烁其词,但熟知金日成清洗延安派历史的人会从中领略一二,这两人非正常死亡的年代大约就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是朴一禹、朴孝三、金雄及方虎山等延安派干部厄运降临之时。
三是文革中道县屠杀惨案。文革中在湖南道县发生的&ldo;贫下中农法庭&rdo;屠杀&ldo;地富反坏极其子女&rdo;的惨案,除道县本地人以外,恐怕大部分湖南人至今都不太知道真相,其他地方人就更是闻所未闻。据说当时被杀的人鲜血已经将流经道县的潇水河染红,黎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