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着这些人的努力,张小白也招不到足够的士兵去保卫满剌加。
与淘金客形成对比的是大明的海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北港的商业信誉已经传扬开来。
收税低,交易公平,番货种类丰富,供货量大,采购量也大。
越来越多的客商选择了来北港交易,除了茶、丝绸和瓷器这老三样,铁锅、沉香、药材方面的商船也多了许多。
在和三爷他们沟通完北港的政务之后,张小白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接下来的远航上面。
不同于已经走熟了的满剌加-锡兰-好望角航线,这次他们要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航线,美洲西海岸,尽管加斯帕已经走过一次,不算是完全陌生,可这一路上却也没什么补给的地方。
偶尔能碰到个小部落,也满足不了船队的需求,所以各方面的准备必须要更加完善。
首先就是酒水和粮食,借着北港发展壮大的东风,北港的粮食产量节节攀高。一年两熟的生产节奏,再加上从济州岛转运来的马匹,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每一季产的粮食,不仅足够北港自己食用,还能有多余的粮食可供出口。
当然,北港也极少出口粮食,一是粮食贸易利润不高。再者,北港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储备粮库,每一季都会存进大批新粮,预防突入其来的自然灾害。
多余出来的粮食和淘汰下来的旧粮,全都被送到了酒厂。已经数次扩大规模的酒厂,现在是北港的主力出口企业,每个月都能提供上万桶各式美酒。
黄酒工艺一般,暂时还比不过苏杭那些老酒坊,但是北港的黄酒价钱便宜,已经成了北港主流酒水之一。
另外两个主流酒水就是以甘蔗和土豆酿造的烈酒,虽然烈酒不符合大明的饮酒习惯,但是其远低于黄酒的价格,再加上一杯即可微醺,已经成了水手和码头劳工的第一选择。
至于葡萄酒之类,则是主要在上层人士之间流行,毕竟就算初步实现的北港原产,可这产量始终不大,价格还是高了点。
不过对于远航船队来讲,有烈酒和黄酒就足够了,一百斤一个的大酒桶,少的装个五百桶,多的装个千八百桶,保证船队跑一年都不会缺酒。
返航的路线也已经商讨过多次,根据加斯帕的经验,再加上张小白是知道的那点知识,最终决定从箕港往东北航行,寻找西风,然后再往东。
因为根据张小白的知识,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太平洋信风带,常年刮东风,他们要往东航行,多半是处于逆风。
上万公里的逆风航行,张小白可不敢尝试,那大概率会死在路上吧。
本来直接往南走,从塞兰港往南寻找西风,经澳洲南部一样可以到达那条麦哲伦海峡。
可这条航线还没有人走过,大家都没听说过,张小白也不可能凭空编造一条航线,就带着大船队一起出海。所以,他只是派了两条船组成了一个新的探索队,去探查是否存在这么一条航线。
至于他的主力船队自然还是走北半球的西风航线,因为他也想去看看这会儿的北美西海岸到底是什么情况。
那里的金山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这会儿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