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伙食上,归侨在侨场中受到的待遇跟知青下乡别无二致,吃的是由国家事先供应了半年的国库粮。
这玉米团子也是专门的人做好,上山前发到大家手中。每人三个,就着铁壶的水,就是中午的饭了。
男孩的目光直直扫射而来,徐秋叶被他看得不好意思,咀嚼动作慢下来,瞥了眼周围,发现大家都专注手中食物。
对于男孩,连个眼风都没给。
徐秋叶只好放下手中团,招他过来。
待男孩靠近,她这才注意到男孩手中还拿着个红棕色的团子。
徐秋叶认得这是什么,当地人把这叫做“糠团子”,是由麦麸皮或者玉米皮类磨成,面皮粗糙,捏团成型仿佛都要费尽力气。
徐秋叶拉着他坐下,手似碰竹竿:“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很瘦,身上穿着不合身的宽大线衫,罩出瘦骨嶙峋的身躯。看得她一时很不是滋味。
男孩眼睛一动不动盯她:“李军。”
徐秋叶:“你看我吃饭做什么?”
李军目光移向她手中的食物:“你在吃真粮食。”
筹建农场前,不少农民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稍好的精细粮食,也给干活的劳力吃。工分、口粮,都靠劳壮力挣。因而小孩老人,常吃常差。
徐秋叶松掉绷起的脸,揉李军的小脑颅,柔柔笑道:“小屁孩,你倒是眼尖。”
顿了顿,她从饭包掏出个玉米团,是要跟李军换饭吃。
严树安见状,手肘推推她,不解道:“徐同志,你这样吃不饱呀,等等还要接着干活呢。”
这男孩是农民家的,当地农民伙食差。而他们干林活的使力多,分的细食自己都吃不饱,怎么慷慨解囊?
徐秋叶借口道:“够吃的。”
她把玉米团塞给李军,再拿过糠团子来。
徐秋叶咬下一口,立马眉头微蹙。
吃糠咽菜,这种粗粮以往她在电视上看过,过去很多农民把这当家常便饭。心中某根弦被触动,她咬咬牙,吃下整个粗粮团。
严树安见她这样,擦擦脸上的汗,叹气。
午间后,徐秋叶跟着大部队到另一面山坡里研究山土质。
山间清鸟啁啾,太阳时隐时现,少许蝴蝶在野花丛中懒怠飞舞,气温照旧高得吓人。
徐秋叶已经没看见李军,她盲猜他是山脚下跟着家里人耕地的娃,这会应该已经下山去了。
她敛起心思,听着大家讨论起周围的环境来。
侨场的山林地主要为红土壤,南面地势较为平缓,且为向阳坡,后期规划山林,这块地可以划分出来,再根据农场气候、水土优势以及市场信息,种些应景水果。
队伍中有人突然点起话题:“我们可以种荔枝,荔枝好啊,果子又大又甜。”
徐秋叶注意到他,是位印度归侨,也是侨场唯一一位从印归来的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