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了下,她安抚道:&ldo;微信肯定得有,学生会有接触。&rdo;鉴于这位太能吃醋,和乐没敢说自己还有许锵的qq和手机号,几个月才联系一回,她就不往醋缸的碎片上再踩上一脚了。
于端阳不吭声。
和乐只好把话题往正轨上引:&ldo;那老师后来为什么会去……&rdo;她斟酌用词,好容易才想到一个:&ldo;splay?&rdo;
于端阳把醋坛子往旁边搬一搬,说了四个字,语气还有点硬:&ldo;为了验证。&rdo;
&ldo;验证什么?&rdo;和乐不解。
&ldo;验证你对我到底是什么想法。&rdo;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喜欢到非她不可,那就追,怕什么,就去验证什么。
第一个身份选高三学弟,一来名正言顺,二来学弟与她是同龄人。他塑造的是一个与他截然不同的形象,偏依赖型人格,又黏又中二。
第一次敲出&ldo;学姐&rdo;时,他在心底发笑,至于吗?
转念想,至于和不至于之间差了一个她,怎么就不至于了?
渐渐也就释怀。
作为小学弟,他有足够多借口&ldo;刺探&rdo;她的生活,知道她没有男朋友,他松了一口气。至于最后选择表白,是他认为前期铺垫已足,加上高考结束,时机成熟,即使被拒绝,当时他也已经找到下一个合适的身份。
被拒绝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此之前,她刻意的冷落,他完全能够感知到。
出乎他意料的是她的告白,而他第一时间代入的,是自己。
于是理所当然地继续验证。
第二个身份,时机也巧。
他知道她大一大二在知名刊物上发表过文章,那会他一个挺有才气的学生在做项目,问他有没有兴趣写书,他想到了她。
当年她对专业有所顾虑,他大致能猜到原因:她家境不富裕,又如此早慧懂事,九成九是想替家里分担,怕历史系收入有限。如果她能走文字创作的道路,也算额外创收。
事情进展顺利。这回,他扮演的是四她三岁的学长,不是同龄,但也并非&ldo;高龄&rdo;,特质是沉默寡言,胜在学识阅历,在专业上与她十分契合。比之小学弟,她明显更待见这位学长,也就有了他后来的婉转告白。
结果,她还是拒绝。
至于第三个,他演的几乎是&ldo;自己&rdo;。
&ldo;老师光顾着验证,从来不表明身份,都不怕我移情别恋吗?&rdo;和乐忽然问道,嗓音听上去有些许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