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提到的那扇门的东南30米处,有一台外壳炸裂的发动机,这是三台发动机中出现的第一台。
飞机的尾部被抛在离着陆点约500米处,位于燃烧区中轴线的西侧边沿。这是256号专机所有残骸中最大的也是没有被燃烧掉的一部分,是从中央发动机进气口处炸断的。因为,发动机有很粗的油管连着油箱,每12分钟就有1000公斤燃料输送到发动机,油管有多粗可想而知,爆炸时很容易从这里分开。整个尾翼是向左倒在地上,左边水平尾翼的尖部插入地面。三叉戟停在地面时,8米多高的后掠型尾翼为雄姿勃勃的飞机增光添彩,然而,当它斜躺在一片焦土上的时候,只能使残骸遍野的坠机现场显得更加凄惨。尾翼本来是位于飞机的最后部,为什么能抛得那样远呢?主要是尾翼位于机身轴线的上部,当它从其根部炸断之后,本身作为一个较大的个体,向前的运动惯性没有受到机身其他碎片的阻挡,整个尾部的重量较大,运动惯量也大,抛的距离就越远。此外,尾翼的位置处在西边的边沿上,很有可能是因为跳起爆炸时飞机向右滚转的惯性把尾部甩在了中轴线的右边。尾翼没有着火是因为尾翼内部没有可燃的物质,外表像球形的事故记录器(黑匣子之一)就装在这里。据说,在失事的飞机残骸中,飞机尾部总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由于尾翼没有燃烧,垂直面上漆有五星红旗以及红旗下方的&ldo;256&rdo;机号还清晰可见,这些标志刚被专机师修理厂的人们涂上去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飞机的驾驶舱,也就是飞机的头部位于近600米处坠机现场中轴线的南端,与断开的右机翼中段在东西一条线上。机头位于飞机的前端中央,又处在爆炸源的最前面,飞机的滚转对其影响不大,应该落在这个位置上。飞机的头部在停机坪或起飞时那种昂然雄姿不见了,只有烧毁了的一堆大小碎片、电缆、管道和灰烬。其中一个比大衣柜还要宽的带格子的框架(驾驶舱设备架),因燃烧火势最猛,铝合金机壳都已成灰。因为驾驶舱内的可燃物质最多,各种操作系统、电气、仪表等都集中在这里,那些爆炸后未点燃的油料也会随着惯性飞到这里。飞机头部的燃烧区已扩展到东西宽200米,说明飞机上的可燃物在这里最多。因为,飞机上除了发动机使用的2500公斤燃油外,其他可燃物还有润滑油、操作系统用的高压油、氧气、内装修物品及塑料等。
离机头前面80米处有一个从根部断开的起落架,起落架上的轮胎已滚到它南面200米未燃烧的草丛中,这个轮胎是坠机现场中最南边的一部分。
根据孙一先绘制的残骸分布图上看出,在接近480米处的西侧,出现了第二台发动机。在尾部东南方向25米处的地方,是第三台发动机,而且,还可以看清发动机尾喷管处的反推力装置没有打开,由此可以断定,这台发动机属于两侧发动机中的一个‐‐256号专机根本没有给飞行员提供使用反推力的机会。
根据后来掌握的信息,在飞机坠毁的第三天,苏联军人乘直升机从赤塔出发,到坠机现场拆下并运走一台发动机,但不知是三台中的哪一台,这一信息也是蒙古国前副外长云登向新闻界透露的。也就是说,在我使馆人员到达坠机现场的当天上午,苏联就已经把一台发动机运走了。这样,在坠机现场只能看到两台发动机。而孙一先的平面图上是三台发动机,其中应该有一台发动机是不对的。为此,我同孙一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认为,在迫降场上首先出现的那一台发动机可能不对,那很可能是发动机的外壳,因为,在迫降场的其他位置也发现有发动机的外壳与发动机脱离,被甩在离发动机很远的地方。为什么认定离着陆点较近的发动机可能有误呢?因为,飞机发动机是一个结构紧密而且重量较大的部件,在强大的着陆惯性驱使之下,脱离机身后,不会像其他机身蒙皮(外壳)那样掉在离着陆点较近的地方,而是飞向同其他5台发动机差不多远的位置。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至今没有人透露,那就是256号专机的黑匣子(飞机事故记录器及语音记录器)也被苏联人拿走了,上面记录着很重要的信息‐‐这是另一个话题。
坠机现场中还有一些必须提到的东西是机组人员的用品。在我使馆人员进入现场前已被人捡到一起堆放的什物里,有两个驾驶员用的图囊,一个烧了一半,另一个基本完好,里面的地图都没有了,只剩下几只黑铅笔和红蓝铅笔插在一起。这使我想起我的那一套航行资料及航行用具也在飞机上,看来,坠机现场被人堆在一起的图囊只是一少部分,因为,除了空中服务员和机械师外,其他五个人每人都有一套资料,图囊有大小不同,领航员和我的资料包是大的。这些同飞机的黑匣子一样被先到现场的人拿走了,上面有我国主要机场的情况及其导航资料‐‐那是我的飞行生涯中最后使用过的航行资料。当然,林立果从西郊机场装上飞机的大小十几个箱子,也是首先被拿走的东西之一。
256号专机残骸的碎片,大到整个飞机的尾翼,小到像五分硬币(镶在飞机部件上的金属卡片),撒落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可见爆炸当量之大。如此爆炸造成飞机残骸遍地,而机上人员的情况如何呢?
第五节横尸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