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武器和战争的演变txt > 第59章(第1页)

第59章(第1页)

腓特烈大帝的父亲把步兵作战编队的纵深减到了3列,并让他们互相靠得更近。他把早已用在手枪上的铁制推弹杆应用于滑膛枪。当时的许多军事家和后来的历史学家把普鲁士军队的枪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发射速率的原因归之于这一革新的结果。普军士兵每分钟能够发射5发子弹,而别国军队只能发射2发。但是很清楚,普军的优势原因在于他们的士兵进行了严格的技术训练,具有很强的纪律,而不单纯是铁制推弹杆的神奇力量。

作战时普鲁士步兵横队以缓慢的节奏稳健的步伐作齐步行进。在距敌100步起,便按命令间隔一定时间开始齐射。射击的顺序,先是第一列,接着是后面两列。射击时枪上都插着刺刀。由于减少了横队的行列数,缩小了间隔距离,因此,很容易将队形变换成行进纵队,其排头宽度正好适合普通道路的宽窄。在开战之前,部队是以连纵队或更小的队列单位行进的,象现代步兵的操练方法一样,采取立定转向,行进间转向,队列转弯前进或排头变成横队等方法可以将行进纵队变换成横队。

腓特烈大帝不仅对军队作了重大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他以严格的纪律和训练方法完善了部队的机动行进,因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普军的步兵编队由两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纵深为三列,二个横队之间相隔约300步。骑兵排成两个或三个单列横队,位于步兵横队的两翼。整个部队共设四个指挥点,分别位于步兵的两翼和骑兵的两翼,在这种刻板的作战体制中,想要实施某一部分的机动是困难的。由于编队形式的局限,同时为了对步兵实施最佳的战术配置,因此也不允许作这样的机动。为此,腓特烈大帝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前部署和变更某种训练场上的技术使之特别适合战场配置这两种办法。后者就是所谓的&ldo;斜行战斗序列&rdo;。很明显,这是腓特烈仿照特班&iddot;义巴敏诺达[注]在留克特拉战役(公元前371年)和曼提尼亚战役(公元前362年)中的先例而构想出来的。

斜行战斗序列在作战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依赖普鲁士步兵完善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要有效地运用这种队形,指挥官首先必须了解敌军的部署,并等待机会在敌人还来不及加强其侧翼力量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向敌人斜向插入。因而部队必须加强侦察和情报搜集,并利用所有能够增加战斗突然性效果的条件‐‐如气候、地形和夜暗等。此外,还要派一支前卫部队把敌人牵制在原来的位置上,防止它临时调动兵力对抗主攻。这种进攻的特点是猛烈,步兵和炮兵的火力几乎是连续不停,持续射击。

普鲁士骑兵包括胸甲骑兵、龙骑兵和骠骑兵。前两种骑兵通常以5个中队编成1个团,后一种骑兵则以10个中队组成1个团,每个中队约120人。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为了对付奥地利军的边防轻步兵部队,腓特烈大帝增加了骠骑兵或称轻骑兵的数量。另外,他又重新强调了作战中骑兵的突击力量和战场外围侦察的重要性。胸甲骑兵不再配备手枪,龙骑兵也不再配备卡宾枪,因此变成了无装甲保护的骑兵。他们把骑兵训练成手中执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敌人全速冲锋的勇士。骑兵的武器装备被减到最轻的程度,以提高前进的速度和增强冲锋的猛烈程度。通过不断的训练,骑兵队形变得十分紧凑,以至于普鲁士的骑兵能够象步兵那样准确而秩序井然地行进。8千到1万名骑兵能够排成整齐的队形冲锋几百码的距离。并在经过一场混战之后立即整好队继续前进。在腓特烈20年胜利征战的大部分战斗中,这支骑兵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普鲁士炮兵是以营为单位组建的。使用的炮从轻型3磅炮弹的炮到最重型的24磅炮弹的炮。在腓特烈大帝之前,普鲁士炮兵跟别国的炮兵一样,在战斗开始前就将炮部署在很靠前的阵地上。战斗常常是由炮战打响的。但腓特烈很快发现,他所喜欢的激烈进攻战往往使他自己的步兵和骑兵先陷入敌人炮兵的火力圈内,而自己的炮兵则无法给他们以炮火支援,使他们在前进中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之中。他还发现奥地利的炮兵威力特别强大,常给进攻中的普军造成大量伤亡。为此,腓特烈设法提高炮兵机动性,使炮能够随着部队的进攻而向前推进,为步兵和骑兵提供不间断的炮火支援。

要给迅速前进中的普鲁士骑兵提供炮火支援是个特别尖锐的课题。为此腓特烈建立了一种能够跟着骑兵前进的骑兵炮队(跟马拉炮不同)。跟普通的炮兵不同,骑炮兵的炮手和弹药手不是靠步行也不是靠车拉,而是骑马行进的,骑炮兵部队配备有可以迅速移动的轻型炮和榴弹炮。

从技术上看,骑兵炮和马拉炮是相同的。它们的唯一区别是骑兵炮的机动性更强。在进入战斗时,炮兵(特别是3磅和6磅炮弹的炮兵部队)先于被支援的作战部队出发,在离敌人500步远时,炮手下马,将炮拉到炮阵地上,接着便开始向敌人发起炮击,直到步兵队伍跟上来为止。然后采用交替跃进的方式,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半数炮以不间断的炮火支援其进攻部队。腓特烈还利用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的特性,袭击隐蔽在树丛和山后的敌军后备队,显示了间接火力的潜在威力。

洛伊滕战役

洛伊滕战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一次巧妙地运用战术的杰作,它清楚地说明了腓特烈军事体制成功之所在。公元1757年,腓特烈已经有了16年的作战指挥经验,因此这次战役代表了他成熟的军事见解和他对自己亲手缔造的军队的指挥才能。他刚刚在罗斯巴赫击败了比普军规模大得多的法国军队,紧接着又挥师向布雷斯劳[注]进军。在那里,加上增援部队的人数,普军总兵力达3万6千人。而洛林的查尔斯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则在布雷斯劳部署了两倍于普军的兵力,约8万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