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公主已经接到了可汗的口信,对可汗的决定非常意外,在她的印象里,李丹和西海只有数面之交,以李丹显赫的家世和谨慎的性格,他绝不会娶一个突厥人的女儿为妻,即使她是室点密的女儿,唯一的解释就是李丹上了女儿的当,不慎取下了女儿的面具,被女儿的美色迷住了,一时头脑发晕不知东南西北了,但即使是这样,李丹的母亲侯莫陈氏也未必会答应这门亲事,除非大周国主亲自下旨。
李家未必肯接纳自己的女儿,但自己也绝不想把女儿嫁给李丹,除了担心女儿在李家处境艰难外,更重要的是李丹有克妻命,他曾娶了三个夫人,宇文氏、元氏和尉迟氏,都是大周高门之女,但无一能逃脱身死命绝的命运。好在室点密嫁女儿是有条件的,目前形势下李丹想说服宇文护重开丝路根本不可能,所以她并不担心女儿会成为李家的人,等到明年春天,她就可以让女儿重回大漠了。
长乐公主对李丹依旧很客气,她备了一份厚重的礼品给李丹的母亲侯莫陈氏,但这次没叫李丹带回去,而是叫女儿西海亲自送过去。闲聊几句后,小叶护玷厥走了进来,他笑容满面,和李丹亲切地打着招呼,然后又拉着西海走到一边低声说着什么,西海好象很兴奋,拽着玷厥就跑了出去。
&ldo;可汗希望我出个面,让你和独孤氏坐下来好好谈谈,解除彼此间的误会,尽可能让大周早开丝路。&rdo;长乐公主望着李丹,优雅地说道,&ldo;上次你来见我,请求我向可汗建议,用铸像的办法决定未来大可汗的人选,我按你的意思做了,但结果令我非常失望,你欺骗了我。&rdo;长乐公主脸上含笑,但口气却渐渐严厉起来,&ldo;我当时曾猜测,晋公宇文护是打算用这种办法挑起大漠内乱,然后以丝路为要挟,得到可汗的全力支持,并乘机夺取国祚,但现在看来晋公失算了,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大可汗燕都竟然死了,而大齐人却借着琅琊王的叛乱平息了内部纷争,兵锋直指关陇。&rdo;
&ldo;现在,你向可汗提出和独孤氏结盟,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看到宇文护陷入绝境,落井下石,要背叛他了?&rdo;
李丹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从长乐公主的话里可以发现,室点密隐瞒了真相,他不再信任长乐公主和玷厥,自己当然也不能说实话,免得被独孤氏利用了,虽然自己急需独孤氏的帮助,但在没有确切把握控制局势之前,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ldo;我们拓跋家能在大周生存下来,要感谢宇文泰和宇文护。宇文泰畏惧突厥人,他曾因为突厥人的威逼而背信弃义,诛杀了投奔他的柔然可汗邓叔子和三千柔然人,他很可能想杀而不敢杀,但宇文护还是有很多机会,大魏国祚就是在他手上夺走的,他完全有理由杀光我们拓跋家的人,但他没有。&rdo;长乐公主看到李丹不说话,于是继续说道,&ldo;你可能以为独孤氏和拓跋家想推翻宇文氏,重新夺回国祚。你错了,我一直不赞成拓跋家做这种事,也反对独孤氏和宇文氏针锋相对。这些年大周在宇文护的治理下,宇文氏宗室和忠于他们的武川人已经牢牢控制了权柄,更重要的是他们牢牢控制了军队,拓跋家和独孤氏虽然在朝堂上很有一些势力,但他们手上没有足够的军队,如果贸然起事,必定是一败涂地。&rdo;
李丹静静地听着,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大。长乐公主这是什么意思?她感谢宇文氏没有屠杀拓跋家族,又反对独孤氏推翻宇文氏国祚,那接下来要干什么?拥护宇文护登基称帝?这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ldo;从宇文泰开始到宇文护,独孤氏倍受打击,两方的仇恨很深,如果宇文护要登基称帝,首先要铲除的就是独孤氏和他们关系密切的拓跋氏,所以独孤氏不得不反击。&rdo;长乐公主盯着李丹的眼睛,停了一下,慢慢问道,&ldo;鸿烈你为什么要背叛宇文护?是不是因为燕都死了,宇文护的计策失败了,他无法如愿登基称帝,迁怒于你,你担心失去一切,所以才……&rdo;
&ldo;我十年的努力毁于旦夕之间。&rdo;李丹摇头苦叹,&ldo;可汗大发雷霆,要我回长安说服宇文护重开丝路,否则这些年我在丝路上私通突厥、巧取豪夺的事,他都要一一揭露,让宇文护灭了我李家全族。&rdo;李丹沮丧地说道,&ldo;我没有办法,我已经没有退路了,我只能背叛宇文护,帮助独孤氏杀了他。&rdo;
&ldo;你真的……决定了?&rdo;长乐公主迟疑良久,慢吞吞地问道。
&ldo;我谁都敢骗,但不敢骗可汗。&rdo;李丹哀叹道,&ldo;母亲老了,我再怎么不孝,也不能让年迈的母亲在晚年遭受身死族灭的惨祸啊。&rdo;
长乐公主两眼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什么。过了很长时间后,她忽然站起来,走进了后堂。
李丹很奇怪,在前庭焦虑不安地走来走去。时间不长,长乐公主带着一个人走了出来,霍然是大周国的内史下大夫高颎(jiong)。高颎神色平静,冲着李丹微微拱手。李丹心中暗喜,脸上却没什么表情,背着手,冷冷盯着高颎,连头都没点一下。
长乐公主请两人坐下,对李丹刚才的态度很是不满,&ldo;当年孝武皇帝西行入关,卫公独孤信单骑追上,誓死卫主。若论忠诚,谁能比得上卫公?高氏父子是卫公亲信,独孤(高颎)不忘故主之恩,至今仍对孤独氏忠心耿耿。若论忠诚,谁又比得上孤独?&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