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供两个儿子念书,他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
好在,村长思量了盏茶功夫,答应了下来。
“红薯坊的投入和收益,我们宋家占三成,其他各家两成。
具体的,你们跟我娘谈,她现在是我们家当家的。”
被突然点到的柳氏有些惊讶,又马上恢复了过来,她可不能给女儿丢脸。
红薯坊就这么成立了下来。
当晚,四家人商量了一应细节,准备把村里一处废弃的房子改建,作为红薯作坊。
村长的二儿子,赵兴旺回来负责这个作坊的整体事务。
生产的事就由宋圆圆和两个徒弟负责,当然,他们负责主要技术指导,避免配方外传。
干活还要从村里招人,譬如洗红薯,磨浆,晾晒制粉之类都要。
招来的人,按照工种开工钱。
这也算是全村参与了。
若还有人说话,那就是村长的事了。
十日后,红薯粉丝作坊正式投入使用。
村里大会已经说好了,红薯只收村里的。
心思活络的,卖完自家的,就把舅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拉来卖。
本来也是留的空子给村里人钻,不能什么都占精明的那一头,太精明别人就防着。
精明的人偶尔的傻气,别人会觉得占了便宜,这样才能处得长久。
这是宋老太说的。
上一世父母不管,爷爷奶奶见识受限,能让宋圆圆吃饱穿暖有学上已经是不易。
高速发展的社会,物质充沛,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好多道理,宋圆圆都是这一世才学明白。
卖红薯粉的事情,赵启兴提了个建议。
村里不是好些人在外做工嘛,让他们带着卖,卖出去的算提成。
很先进的营销理念了。
宋圆圆觉得还是不行。
她是准备把这个红薯粉做大做强,做成青阳县的名片的,靠人一点点推销,量还是太小了。
不过这都不急,反正现在量还没起来,红薯粉丝这东西耐得住放。
村学的课每天都稳步开,村里见黑蛋在跟着上课,一番商议后,学堂里多了些五到七岁的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