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爷爷,这个梨子味道还不错,你们有拿去卖吗?”
老李头有些不好意思,“起先的时候,拉去卖过,但是没人买,都说花钱买不如去山里采野梨子吃。”
宋圆圆明白了,有钱的人家看不上,没钱的人家不愿意花钱买来吃。
“你们这个梨子还剩下多少斤?”
“还挺多的,每家至少能有个三五百斤。”
“如果有人要收,你们愿意卖吗?”
“当然愿意,只不过,也没人要啊……”
片刻之间,宋圆圆已经有了决定,她看向宋老太,“奶,召集所有人见一面吧,那山我有用。”
“行。”
不多时,整个庄子的人都集中在了老李头家门前的空地上。
果然,多是老弱妇孺,男丁要么四十岁以上,要么十五岁下,四十多岁,在大晋朝就属于老年人了。
换新东家的通知他们是早就知道了的,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处容身之所,他们都很珍惜。
这一阵子他们都很忐忑,也不知道新的东家好不好相与。
看着这群人,宋家人也想明白了凤林郑家的用心,即使没有后来圣上的封赏,这个庄子,他们也完全应付得来。
没有让他们忐忑太久,宋圆圆走了出来。
“我们是你们的新东家,姓宋,洪州府今科解元宋康,想必你们听过,便是家父。
刚刚庄子我们已经看过一遍,田地,你们可以继续种,佃租不变。”
虽然疑惑东家为何是个小娃娃来主事,但听到佃租不变,依旧不妨碍他们心中欢喜。
近两个月的担忧,终于放了心。
“但是,”
一听小东家起了话头,庄户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另外二十亩山地,之前是没有收租。”
庄户们闻言脸上大变,就要辩解,果然这世上不能好处占尽,可他们若交租,他们吃什么。
“你们先听我讲完再讨论不迟。”宋圆圆也不想大喘气,但这该交待的要先交待清楚。
“这山地我们依旧不收租,但是不能再夹种红薯,种出来的梨子,按照两文一斤收。家里有梨愿意卖的,今日便可称重结算。”
“两文一斤,你家有多少斤?”
“我也不清楚,当时孩子爱吃,我就多留了些。”
“我家也有几百斤呢。”
“有救了有救了,今年能好好过冬了。”
庄户们激动地谈论着,年长一些的甚至哭了起来。
赵文成早就被宋圆圆派去,找郑管事派车了,庄户们指定是要卖的,根本不用担心。
宋圆圆又讲了为何不能夹种之事,土壤肥力有限,若种红薯,土壤肥力不够,梨子自然不能长不大。
如今夹种都能收获五千多斤,来年翻翻定然不是问题。
五千斤可卖十贯,那一万斤可就是二十贯,青阳县的红薯一文钱两斤。
庄户们虽然算不清二十贯可以买多少斤红薯,但一定是很多很多。
他们又不傻,肯定选种梨树了。
就算像今年这样的收入也不亏,不然东家要收租,或者不给他们种了怎么办?
真是天菩萨保佑,让他们遇到了这么好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