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崕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怀疑?毕竟燕王列举出那许多巧合,不知就里的人只会觉得他的证据已经格外充分。而云崕对她的了解,还要远在燕王之上。
不过,她并没有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云崕。
¥¥¥¥¥
在她离开乌塞尔、前往汀沅镇的这段时间里,魏国以西有一个滨海小国涂余国忽然滋扰魏国边境、酿成流血冲突,并且以共同开发的矿脉分配不均为由,抢走了一批矿石。
在地龙翻身中严重受损的城池和平民还未赈济完毕,从花巢高原蔓延到王国中部的战斗节节败退、军心动摇,魏国在面临天灾和战祸的同时,又多了个突然翻脸相向的恶邻。
用膝盖想都知道,涂余国的侵扰得自燕国授意。燕王是打算三管齐下,快速瓦解对手的防御。他也明白,魏国根基雄厚,短时间内在正面战场上不易拖垮,反而要从人心、士气方面入手,才可能加速这个过程。
不过就在这时,一直在旷世大战中作壁上观的新夏突然宣布,将从魏国手里买回安夏故地——西北七州。
在新夏成立之后,安夏西北七州并没有回归它的怀抱,仍归魏国所有。冯妙君和萧衍会面的汀沅镇就在邢州。
消息传出,魏、夏两国人民均感振奋。
此时距离安夏覆灭不到二十年,新夏成立也仅十余年,多数人还有故土情节。只要新夏能够收复失地,无论是抢回来也好、买回来也好,总归是扬眉吐气、振奋人心之举。
纵然还有许多仇魏之人对于“购买”这种方式略有不满,但他们也明白新夏早就和魏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且至今也还未过期。即是说新夏此刻还不能趁火打劫,想拿回七州的话,最有效和可能的途径,还是爽快买下来。
实际上,傅灵川当初建立新夏时,放弃七州是有自己的考量:这里土地贫瘠,多戈壁、多盐沼,又有洪荒莽林,是许多妖怪的乐土。简而言之,这七州是穷山恶水,人类在此并不能安居乐业。
对于当时格外稚嫩的新夏来说,这片领土的价值不高,居民又少,可以选择性放弃,并且以之为魏夏边界,可以视作天然的战斗缓冲地带;可是现在新夏有钱了,渴望的反而是领土完整和彰显实力。
生物对领地的渴望,与生俱来,国家也一样。
而对魏人尤其是魏廷而言,放弃一小片贫瘠之地不痛不痒,却能换来大量战争资材,这笔买卖很划算了。
没错,新夏王廷支付的“购地款”并非金银,而是大量粮食、铠武、药品、军械、马匹,以及魏人在战争和赈灾中急需的其他物资!
堪称琳琅满目。
燕国一下就跳了起来:这哪里是什么交易,分明就是新夏开始支援魏国。否则买下一块不毛之地,哪里用得着花这么大代价!
这世界如此广袤,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新夏北部、南部都有大片的无人荒野,怎不见它往那里伸手?
并且新夏女王放弃了常规的出兵援助方式,打着“收复失地”的名号向魏国输送物资,这就照顾了峣人和新夏人的情感。毕竟“跟仇人做买卖”以及“替仇人打仗”这两个选项放在一起,谁都倾向于第一个选择。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年来,在新夏女王的一手操作下,燕国在新夏平民那里的印象分一减再减,现在已经降到了“厌恶”档。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燕国野心极大,若是魏国倒下,下一个遭殃的说不定就是新夏。
所以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糊涂的,是平民还是精英,对于女王“买回”安夏故土都未持有多大反对意见。甚至有人津津乐道,九年前新夏一穷二白,不得不靠着魏国的赔款治家、打退侵略者。现今新夏国富民强,居然可以反过来从魏国手里买走土地了。
这真是扬眉吐气。
援助魏国,却又不招致本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新夏女王居然做到了两面讨巧。只凭这一点,她就让大陆各国老练的政治家们再一次刮目相看。
摘星城里的晋王看完战报,不禁拍案道:“厉害。这便叫做各取所需,燕王应该无话可说。”
在魏境作战的燕军的确憋气。
可是燕国现在一门儿心思只想着速攻魏国,决不想在这节骨眼儿上被新夏搅局。更微妙的是,冯妙君一口气将安夏七州都换过来了,她下次再不能以这个名目支援魏国。鉴于这是一次性的买卖,燕国最终选择了默默咽下这口气。
新夏运输的物资,飞快送到魏军前线。
在燕人的强力冲击下,魏军在花巢高原的据点变得零碎而分散,加上地龙翻身引起的山川变形、河流改道,其实在敌中、敌后有大量魏军游蹿,但苦于粮食、武器、药品不足,西部和北部的援军又不能跨过燕人的阻挠将物资送到,是以一直苦苦挣扎。
这也就是冯妙君当日分析的,魏国前线其实根本不缺人,缺的只是战争的手段和物资罢了。
而新夏补给自东向西而来,少了燕军的阻隔,直接送到这些魏人手里。
打仗打的是什么?在双方基本势均力敌的前提下,其实就是比拼谁的物资更多,谁的后勤更牛。
新夏用来“买地”的物资不少,但放在一场战争中可不够看的,充其量只算一次较丰富的物资补给。然而这就像给油表亮灯的车子补加几升油,至少还能让它坚持往前跑上几十公里。
东南魏军吃上饭、拿上武器,重新焕发战力,立刻让燕人有了后顾之忧。
魏燕两国也惊讶地发现,新夏提供的铠武和军械居然相当精良。
一场战役结束之后,有两套沾血的内甲被送到燕王面前。他拿起翻看两下,脸上微微变色:“这是新夏应援魏国的装备?”
“是。我们在不少魏兵身上都发现了这样的内甲,开战以来从未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