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甲午战争史参考文献 > 第92章(第1页)

第92章(第1页)

&ldo;第一军留守于九连城,举其余之主力进袭奉天,进而向南攻击北京,第二军亦将守兵置于金州半岛,余皆渡海而叩山海关,循海岸陷天津,以使两军相应援呼?此虽壮则壮矣,又谈何容易耶!面临天寒冰结之气候,在渤海求运输交通之便利,乃至难之事也。且敌之舰队自黄海一败后,虽畏缩而无出战之勇,然并非全部丧失其力量。故欲将第二军之大部运至山海关,需大量海军之掩护,自不待言。即行此策,幸而达其所望,然彼清国必满廷震骇,暴民四起,土崩瓦解,终必形成中外齐声称之谓无政府状态。若至斯时,尽管我国竭力避免西方列强之干涉,但列国在各自保护其商民方面,由于最为深切之利害关系,势必导致不得不实施联合干涉,乃属必然也。此岂非自我招致各国之干涉耶?若夫使清国一度陷于无政府境地,我方鉴于时机成熟,虽欲容彼之请而讲和,而代表彼国担当与我商谈任务之对手,又决不能求之于已土崩瓦解之清廷也。&rdo;注1

根据伊藤博文的意见,日本大本营否定了山县有朋的第一策。

对其第三策,考虑到实行之后,兵站线将拉长,必然增加补给上的困难,能否胜利尚不可期,亦非良策。至于第二策,虽比较容易实行,然金州以东无足够的宿营地,且必须放弃一些业已占领的地区,将给士气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大本营最后否决了山县有朋的冒险进攻方案,做出了冬季宿营的决定。十一月九日,大本营命令第一军退至九连城附近,在叆河与大洋河之间建立营地,全军冬营待命,为明年开春发动攻势作准备。

山县对大本营的决定极为不满。事后,他在给部下的一封信里写道:&ldo;如你所知,皇上知道我历来偏重军事。可以想见,这次的种种评论也出于此。然而,我仍认为,使今日之战斗半途而废的这种公开策划的意见是不对的,以致彼此间引起了不应产生的纷纷议论。&rdo;注2他还一意孤行,抵制大本营关于冬季宿营的命令。其理由有三:一、停止战斗会使士兵的士气低沉,二、清军在此期间将加强防卫体制;三,为了断然进行直隶作战,确保后路的安全是必要的。注3于是,决定先取岫岩,然后打通辽阳东路,以实观&ldo;奉天度岁&rdo;的计划。但不料在辽阳东路受挫,打通东路无望,又由于受到第二军成功地攻陷旅顺口的刺激,山县于十一月二十五日独断地下令进攻海城,并决心在攻下海城之后,立即对山海关发起进攻。这样,日本统治集团最高层对作战方针的分歧意见便表面化了。

日本大本营试图制止山县有朋的独断行为,指出此时以主力与清军交锋,对将来直隶作战不利,并下令第一、第二两军各就原地待命。但山县依然不听。为了保证最高统帅权的一元化,和抑制驻外统将的独断专行,大本营决定罢去山县第一军司令官的职务。据亲近伊藤博文的日本官员证实:当时川上操六和桂太郎担心,若公开罢职,则山县势必产生&ldo;宁可狠心切腹自杀以保持武人面子&rdo;的念头,因此请求伊藤博文奏请以&ldo;养病&rdo;为名召回山县。十一月二十九日,天皇睦仁向山县下达了回国&ldo;养病&rdo;的诏书:&ldo;朕不见卿久矣。今又闻卿身染疾病,不胜轸念。朕更欲亲闻卿述敌军之全部情况,卿宜迅速归朝奏之。&rdo;但在睦仁所派&ldo;敕使&rdo;到达前,山县已于十二月三日命令驻安东的第三师团,作为独立师团向海城方向进发了。四日,山县才再次向大本营陈述进攻海城的理由,以使大本营承认既成事实。五日,又以临战易帅不利士气为由,向大本营电告病已好转,康复在即,能够指挥进攻海城的作战事宜,并要求转奏天皇,免其卸职回国。但&ldo;敕命&rdo;已下,势难收回。山县被迫于九日由安东乘轮归国。临行前,他给野津道贯、桂太郎两师团长写了下面的一首诗:

马革裹尸原所期,出师未半岂空归?

如何天子召还急,临别阵头泪满衣!注4

其愤懑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山县归国后,被任命为监军。大本营以野津道贯继任第一军司令官,又将近卫师团步兵第二旅团长奥保巩少将擢升为中将,以补第五师团长之遗缺。

海城东接岫岩、凤凰城,西通牛庄、营口,北控辽阳、奉天,南达盖平、金州,为辽南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第一军谍报人员曾向山县有朋提出,若能占有海城,则&ldo;拔辽阳、奉天,逼山海关,亦非难也&rdo;。这个建议正投合了山县的心思。于是,他向大本营报告说:&ldo;盖盛京首府在奉天,奉天锁钥在辽阳,而海城为辽阳锁钥,亦当北京要冲。若清军据海城,与西之牛庄,北之辽阳互相死守,则日军不能进。故欲早取海城。&rdo;注5山县虽被罢职,但是进攻海城的第三师团已经在行进途中,而且第一军将领对此盼望甚切,因此大本营亦未坚决阻止。

在日本军方看来,&ldo;海城的守备在析木城。&rdo;注6因此,日本第三师团决定先经岫岩取析木城,然后攻占海城。日军从安东出发时,正值严寒天气,只能踏冰雪行进。沿途河流甚多,一概没有桥梁,步兵便踩着石头过河,而炮兵则须用铁棒打碎河面上的冰层,才使炮车得以过河,所以行军非常缓慢。十二月四日,日军前锋抵大洋河岸。大洋河水宽六十公尺,非用渡船或架桥不可。日军先用三四只小船横排联在一起,一次可渡三十人,运送六百人足足花了五个小时。后来又改架桥梁,使大部队通过。前后共用了三天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