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谢恒想着该怎么让自家将军显露人前但又不至于太快引起宣震和宣旭的忌惮时,一个机会送到了眼前。二月底,朝廷收到奏报,原本在关外草原一带活动的游牧民族古河族最近频频向关内试探,而且还劫持了不少在边关跑商的商队,不仅抢走了货物,甚至还杀人放火,连边关的一些村落都遭到了古河族的袭击,情节十分恶劣。当地官员向朝廷请求援助,古河族十三部落兵强马壮,而且作为游牧民族本就习惯马背上作战,地方守备军根本不足以抗衡。谢恒听到这奏报时眼睛一亮,双龙将军成名的机会来了!按照历史记载,最终武德帝将这件事交给了宣景。只不过交给宣景不代表宣景就一定要亲自出征,最后宣景就派出了陆潇和胡靖,而两人也是借此一战成名,被封为双龙将军。只不过在武德帝下旨将此事交给宣景之前还有一番波折,就好像现在,宣震和宣旭就在为怎么处理这件事而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两人这段时间疯狂招揽朝臣,也确实让他们拉拢到了几个武将,不过都官衔不高,五六品居多。古河族毕竟没有一国规模,若是派遣朝中大将,也会显得小题大做,好像大瑾国怕了古河族一般,才会这样兴师动众,所以按照武德帝的意思,本来也是不打算遣名将前往,是以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宣景安排陆潇和胡靖也合了武德帝的心意。这会看来也是五六品的官员正合适。但只要经过这一仗,顺利取得胜利,加官进爵那是肯定的。因此宣震和宣旭都不会放过这个能提拔自己人的大好机会,都向武德帝推荐自己一派的武将,将人夸得仿佛神兵在世,就没有他们拿不下的战役。谢恒瞧着两人在朝堂上争执的模样,就特别想学东方不败一手飞针绝技,将两人的嘴都缝上以图个清静。武德帝对这件事格外重视。虽然古河族只是个边关部族,但这场战役毕竟是他登基之后的双龙将军武德帝倒是不怪罪出言不逊的谢恒,想着文官武将不和是常态,再说谢恒到底给他解决了让他这般头疼的问题。于是武德帝看向宣景,淡淡的声音中透着威严:“你以为如何?宣景:“陆潇和胡靖确实是儿臣手下得力干将,儿臣对他们的实力也有绝对的信心。古河族只是边关部族,我大瑾泱泱大国要对付古河族自然不必大举兴兵,就让陆潇和胡靖一同领兵前去正合适。”朝着们面面相觑,都没想到昭武将军会这么说,竟然是同意了谢恒的提议。一时间朝臣们无比感动!昭武将军真是胸怀家国大义之人!面对谢恒如此挑衅,竟然还能以朝廷大事为先,只做有利于朝廷的考虑,而暂时放弃个人意气之争,真是令人佩服。与之相反,谢恒的佞臣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武德帝满意地点点头,他原本还有些担心宣景会不会与谢恒杠上,就像之前因为和亲之事而几乎站在满朝文武的对立面一样,现在看来这两年儿子还是很有长进,为人稳重了许多。“好,那就依你所言。封陆潇为征边将军,胡靖为先锋将军,两日后兴兵古河!”战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谢恒低下头,掩住嘴角得意的笑。而朝臣们却以为谢恒还是因为没能让昭武将军吃瘪而不高兴,心想这下两人的梁子估计结得更深了。散朝之后,谢恒刚出金銮殿就被宣旭拦下。谢恒挑眉,不甚恭敬地行了个礼:“二殿下有何事找下官?”宣旭没在意谢恒的态度,笑得十分和善,“谢大人切莫将我三弟的态度放在心上,他向来是这般目中无人,即便是对我们做兄长的也不过如此。”谢恒勾起嘴角,原来是使离间计来了。就他目前和将军的“恶劣关系”也值得宣旭使离间计,宣旭是有多见不得宣景好?“真要说起来,貌似是我的态度更不好,二殿下不打算替自己的弟弟对下官兴师问罪一番?”宣旭不愧是谢恒见过的最“假”的人,被他这样怼了一番还能保持微笑:“谢大人言重了,谁不知道谢大人就是性情如此,心直口快,并非有意针对,即便三弟生气,我也不会真的跟谢大人计较,倒是该说说三弟心胸不够宽广了。”好么,自己弟弟态度不好他就要代为道歉,别人态度不好就是“真性情”,这双标的也让谢恒开了眼了。谢恒笑了一声,“二殿下这话说的是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你们兄弟不和啊。”宣旭:“谢大人的心直口快也让本殿十分佩服。”看着宣旭的沉稳模样,谢恒突然意识到这人比以前更难对付了,估计如果是现在的宣旭,当初对他的那些设计只怕没那么容易成功,到底是被“磨炼”出来了,这心智、心性远不是从前可比。还好现在还有一个占着嫡长子身份的宣震能分散宣旭的注意力,让谢恒可以有更多时间谋划。“二殿下将我拦下来不会只是为了替昭武将军道歉吧?”“自然,本殿只是想告诉谢大人,我那三弟虽然看着不声不响的,但实际上性子十分倔强,从前谢大人不在朝中,因此可能不知道我三弟在朝的一些”表现”,日后肯定会看得更加清楚。我要提醒谢大人,如今跟我三弟对上,还是要多加小心。”“怎么的?昭武将军还要出手教训我不成?”谢恒轻笑,“那我这小身板确实扛不住他一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