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历朝历代,汉朝的经济环境也许是最为宽松的。政府的管理成本很低,老百姓承担的税赋也很低,称得上轻徭薄赋。孟子说:&ldo;什一而税,王者之政。&rdo;汉朝规定的税额只有&ldo;十五税一&rdo;,实际上则只有三十税一,甚至只有&ldo;百一之税&rdo;。尤其是汉文帝时期,曾经全部免除田租,前后达十一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固然有诚如荀悦《前汉纪》所言&ldo;豪强富人占田逾制&rdo;的现实问题,但中央政府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搜刮民财,而在于培养老百姓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直到东汉末年,因为社会动荡而致官吏、武士、伎妾、流民等非劳动人员激增,这才出现&ldo;十羊九牧&rdo;现象。西汉的&ldo;文景之治&rdo;与东汉的&ldo;明章之治&rdo;,遂成为遥远的传说。频繁爆发的战争与旱灾、蝗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使得民生艰苦,宛如人间地狱,叫人益发怀念汉朝兴隆时期的欢乐时光。所谓&ldo;复兴汉室&rdo;,一如孔子当年&ldo;复兴周礼&rdo;,为的是重建一种合乎道德的政治社会。
古代社会没有历史进化论。他们的良知告诉他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快乐的心灵生活和友爱互助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无耻的弱肉强食理论。这种崇尚道德的人生理念,通过汉朝的教育体制,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族群的文化传统。虽然经历过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乱世,但人们依然在怀念那种文化,并且把那个生生不息的族群称之为汉族。至于今天,汉族犹在,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们不清楚道德为何物。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呢?他在《便宜十六策》中说得很清楚:&ldo;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rdo;这种君臣之道,就是&ldo;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rdo;在诸葛亮看来,刘备的仁爱之心,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只要辅之以审时度势的战略设计和有效的运营流程,他就能带领他的团队,为复兴汉室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随后发生的历史,最初确实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奔走东吴,为刘备联合孙权,于赤壁大败曹操,而后陆续夺取荆州和益州,虎视中原。但就在此时,镇守荆州的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发动猇亭之战,让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致使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复兴汉室的理想,最终走向了秋风五丈原。
黄河清先生认为,彪炳千秋的隆中对之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是因为关羽严重违背了诸葛亮&ldo;北拒曹操,东和孙权&rdo;的战略方针。&ldo;否则,怎么会造成那样令人痛心的后果呢?&rdo;他拍打着饭桌,长长地叹息着说。
曹操占领荆州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人研究《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也没有人能够读懂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学结构和文学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幽默的文化现象: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文学作品,可是连最顶尖级的学者也未必能够懂得其中的奥妙。
曹操占领荆州
从襄樊回来,我常常梦见襄阳城,梦见襄阳城下波浪起伏的汉水。如果说襄阳城是一段永恒的历史故事,那么汉水就恰似那奔流不息的时间。梦境中的我,穿着红色的t恤,穿行在古代的人们中间。我遇到很多人,他们捋着或长或短的胡子,向我友好地微笑着。忽然听见远处有骏马嘶鸣,接着人群骚乱起来,城墙随之坍塌,而我也好象跌落到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襄樊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晋吞并蜀汉之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多年,然后一举而灭东吴。宋度宗咸淳三年,忽必烈发动襄樊之战,历时6年,终于占领襄阳,然后趁势而灭南宋。兵家曰:&ldo;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rdo;由此可见襄樊在战略地理上的重要性。
民间又有&ldo;铁打的襄阳&rdo;之说。比起汉水北岸的樊城来,襄阳向来以形势险固、城高墙厚、布局严密而著称。即使是如狼似虎的忽必烈,以炮轰襄阳城,也不曾击破它那既高且厚的城墙。若非守将吕文焕孤立无援而被迫开门投降,襄樊之战可能还要持续许多时日。
曹操的运气,比之于忽必烈要好得多。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征讨荆州。刘表被吓得吐血,在八月初病逝,他的小儿子刘琮则立即无条件向曹操投降。由是看来,即使是铁打的城墙,也无力保护纸糊的人心。突如其来的曹军,竟然在1800年之后,成了我的梦魇。
毫无疑问,突如其来的曹军也让1800年前的刘备猝不及防。刘备当时屯兵樊城,直到曹军过了宛县,他才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他明白,曹操的大军将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接管荆州全境。如果他试图抵抗,不但得不到刘琮的支持,反而会遭到刘琮从腹背发动的攻击。刘备无可奈何,只能赶快收拾行李,带着兄弟们再次踏上逃亡的旅程。
《三国志&iddot;蜀书&iddot;先主传》记载说,刘备过襄阳,诸葛亮劝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就能够以襄阳城抵抗曹操,保有荆州。刘备却说,刘表曾经收留过他,如今怎么能够忍心去攻打他的小儿子呢?当刘备站在襄阳城外呼叫刘琮的名字,刘琮又是心虚又是害怕,竟然到了&ldo;惧不能起&rdo;的程度。刘琮身边有很多人,还有很多老百姓,见到当时的情形,竟毅然追随刘备而去。一路上,也不断地有人拖男带女加入到他们中间来,最后形成了一支十余万人口的逃难大军。真是应了《三国志》作者陈寿的那句感叹:&ldo;其得人心如此!&rdo;可是,刘备此时只有数千名士兵,自身尚且难保,如何保护得了十余万人口的难民呢?最终的结果是,刘备并没有能力保护他们,反而为他们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