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城中秀才,这最应该高兴的两家人,除了周家,那就是他们苏家。
不就是一只鸡吗,他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周家小子没考上秀才公之前,都能舍得拿那么多好东西了,现在考上秀才了,那拿来的东西肯定比之前更好了。
苏老三小算盘打的精明,还有人的算盘打的比他更精明。
周怀城考中了秀才,那就说明周先生教书确实是个有能耐的,虽然人家是个童生,但却是实打实的教出来一个秀才,苏大郎也是周先生的学生,只是上学的时间短,若是学个几年,那就应该跟这位秀才公一样。
苏家人送孩子去读书为的就是光宗耀祖,以前那还只是想象,现在有了周怀城这个例子,这份想象感觉就更靠谱了。
以前送苏大郎去读书,那还只是苏家老两口和苏家大房的主意,现在连二房都觉得合适了。
这两口子求子多年就只得了一姑娘,就这那也还是老天爷垂怜呢,两口子也不奢望能再怀上个孩子了,好好把四丫带大,将来养老靠的还不是……大侄子。
自己没有儿子,大哥和三弟也都只有一个儿子,谁也不可能把儿子过继给他,养老可不就只能指望侄子了。
大侄子跟二侄子,还是指望大侄子比较好,大侄子是他们两口子看着长大的,二侄子都已经分出去了不说,瞧着也是个没出息的,除了种田,也就是上山捉个兔子、摸只鸡,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像大侄子,瞧瞧现在周家有多风光,将来他们苏家就会有多风光。
不过现在,基本上没几个人把周家和苏家联系到一块儿。
不过是中个秀才回乡,到了周怀城这儿,还真有几分衣锦还乡的感觉了。
刚到了镇子上,两个兄长就拖家带口的把他围住,陪他一块儿回村儿,到了村头吹喇叭的、放鞭炮的,又是一大堆人。
周怀城以前给会试监考的时候,都没享受过这待遇,当然了,跟昔年中探花打马游街时的场面比起来,这还是差点事儿。
周父真的是激动坏了,别看他之前还跟自家夫人说,周家将来要出一位翰林。
可那是将来的事儿,现在十三岁的小儿子不光考中了秀才,还场场头名,按照读书人的话来说,这是‘小三元’。
这事儿已经足够被记进家谱里,足够开祠堂告知祖宗了,已然是光宗耀祖了。
必须要大摆宴席,请乡亲们一道吃酒,好好庆祝庆祝。
周怀城差点就以为自己是中了状元呢。
“摆宴席的事儿还是再等等,不急在这一时,我还有事儿想跟父亲和母亲说。”
“好好好,等晚上咱们再细聊。”周父捏着胡子,脸上都已经笑出褶子来了。
刚从府城回来能有什么事儿,必然拜了名师,可能是主考官,也有可能是一道监考的考官。
反正肯定是有阶品的官员,在阅卷时发现小儿子文采斐然,是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爱才心切的大人就起了收徒的心思。
等到榜单张布完,就派人把他小儿子接到府里去,问怀城愿不愿意拜师。
那肯定愿意啊,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儿,他年少时就做过这样的梦,可惜败在‘文采斐然’上了。
周母倒是想起苏大郎曾经跟她说过的事儿,那个只有九岁的小姑娘,就算现在大半年过去了,那也才九岁半吧。
她儿子不会提这事儿吧,成婚这个年龄确实不太可能,不会是想要定亲吧?
等到把客人都送走,周怀城是在书房单独跟父母聊的,大哥二哥一家今晚都留下来住了,院子里边乱了些,时常有小孩子走来跑去,还是前边的书房安静,而且也不容易被人听去。
“所以,你现在就想着成婚了?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说,你现在就想着娶那个小姑娘了,我可听说她才只有九岁……半,是不是年纪太小了点,再等两年比较合适。”
周母并不生气,虽然跟她想的有些出入,但大部分情况都在意料当中,小儿子虽然聪慧,但毕竟是个年轻人,考虑事情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是当娘的,要是她都不能理解,那谁还能理解。
当爹的满心失望,他还以为小儿子是被名师收为徒弟了呢,结果神神秘秘把他们喊到书房来,就这?
“我知道阿苑年纪比较小,不太适合成婚,但考中秀才后,我是打算去府城求学的,明年就是乡试了,儿子准备一鼓作气一直考到举人,之后再多几年准备会试,这样一来怕是在家里待不了多久,所以才有这个想法。”
“父亲一直教导我‘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此事我已经考虑良久,在出发去府城之前就已经考虑好了。”
周父不太记得拿这句话教导过小儿子了,不过圣人言总是有道理的,怀城既然践行圣人言,那想必已经考虑清楚全面了。
“为父还以为你会娶一个大家闺秀。”周父有些遗憾的道,文采斐然,拜得名师,再娶名师之女为夫人,这是他想象当中最完美的过程。
“不过既然是你自己的婚事,就由你自己做主吧,为父相信你的眼光。”
就算那女子学识不高,也必然相貌出众,反正两样要么是都占,要么是占一样,不然不可能被小儿子看上。
周父这么轻巧的就答应,以至于周母一肚子话都梗在了嗓子眼儿里,不太适合往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