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一想也是,棉鞋脏了大不了洗洗,冻感冒可不是闹着玩的,又换回棉鞋穿,对黄氏道:“姥姥,你就让我去看看吧,我穿的厚厚的。”
黄氏不依也没有法子,就连池大柱刚刚也收拾好去河边了,要是他再年轻个两三岁,铁定还要下河哩。
孙氏和林氏在家里也坐不住,两人穿的厚厚的衣裳也出来看热闹。黄氏管不住,只好随着她们两个出来,好好的搀扶着陈氏。
孙氏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热闹热闹说不定就去了心病了。
陈氏和孙氏脖子上围的是橙子织的围巾,又长又暖和。黄氏也有一条,她老嫌戴着干活不方便,还是喜欢她那块旧的,把头发包住一点也不冷。
一路走过来,碰上不少人,大家都是往河边走。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远处一会儿传来“喜梅,我在这里”,一会儿是小娃大喊“娘,快点走”,好不热闹。
“呦,你俩这围巾可是好看,是镇上新时兴的?”喜梅是村里刘狗娃的媳妇,平日里最喜欢打扮。头上编的是五股麻花辫,又粗又好看。
陈氏笑着道:“是我闺女织的,你要想学抽空来找她。”
喜梅仔细看了看针脚,笑着应了:“光听说橙子做饭好吃,原来还有个这本事!改天我可得去跟着好好学学。”
等喜梅走远了,孙氏悄声道:“这喜梅成天打扮的花里胡哨的,她男人也不管管?你等着吧,她肯定会去找橙子学哩。”
陈氏倒是没有说啥,她年轻的时候也爱打扮,可池婆子是不让的,生生磨搓了岁月。想想都不知道那时候过的是啥日子。
**
村里的半大男娃最多,这点雪在他们眼里可不算啥,挽起裤腿卷起袖子就跳进去了。
起鱼的时候得先把河里的水抽个半干,岸上有人踩着水车抽水。剩下浅浅一层水清楚的能看到河里的鱼,这个时候用盆子往外舀水就中。
李老二是最爱这项活动的,早早就拿了网子跳进去。老三先是过来和梨花说了半天的话才去捞鱼,惹得孙氏频频回头看。
梨花从来没觉得老三啥时候这么讨厌——她还想等着回家做鱼去哩,老三还磨磨唧唧的不去捕鱼,惹得她娘也老看她。
别看青砖成了亲,孩子都那么大了,还是爱玩的很。和青瓦两个人堵着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鱼不放,葫芦在岸上拍着手叫好,他捕的更起劲了。
最好两人合力之下还是让鱼给跑了,葫芦在岸上好不失落。
青砖不好意思的对儿子道:“等会儿爹给你找个更大的!”葫芦这才又笑了起来。
河里除了鱼,王八也有不少。不过大多数人对王八有着敬畏的心思,加上也不会煮着吃,很少有人去捕。
可在橙子眼里就不一样了,这王八是大补啊,他们两家可是需要的很,再说她也不怕啥神灵不神灵的。便冲着底下的老三喊了一嗓子,“老三,给我捞个王八上来我煮着吃。”
周围的人哄的一声都笑了,他们知道池家的闺女可是会做饭的很,平常的东西在她手里做出来就是好吃。见她点名要吃王八,都笑了起来。
杨婆婆别看岁数大了,每年的起鱼活动都来参加。橙子记忆里还记得她前面还下河去捕鱼,把她儿子唬的不轻。
杨婆婆就指着她面前的水潭喊到:“老三,快过来,这里有个大的王八……哎呦,你咋这么不当心!”
原来老三往前头走的时候不小心踩到淤泥摔倒了,除了脸上弄得一身泥,岸上的人再次笑了起来。
在水里的旺财笑得前仰后合,露出来的大金牙很是显眼,结果笑着笑着也摔倒了。
善财在一旁把他扶起来,眼睛飞快的扫了一圈,杏儿正站在她娘后头发愣,压根没有看他。
心里划过淡淡的失落,怕别人瞧出来了,赶紧把旺财扶到岸边。
池大柱和赵河两人也想下河,孙氏和陈氏坚决不同意,水里可是凉的很,连那半大的小伙子都快受不住了。
老三被李老大扶上了岸,两人还冷战着,要不是老大离得最近,他才不想扶呢。又怕别人看出来他们吵架,两人面上都没有显出来。
王八还没有捕到,杨婆婆在岸上指挥,村里的男娃都不去捕鱼了,比赛着捉王八。村长急了起来,捕完这条河还有一条河哩,天黑了可咋整?
最后还是青瓦和老二一人捉了一只大的,橙子在岸上直说够了,大家才又去捉鱼。
董婆子眼红起来,她觉得乌龟不好吃,也不想要乌龟,还不如多还她两条鱼哩!可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当即和村长讨价还价起来。
“凭啥子橙子家就能多要两只乌龟?可不是不公平的很!”
杏儿娘也在旁边附和,她纯粹是不想让橙子好过。村长摸着胡须沉吟,按说往年没人要着王八,王八就不计到鱼的斤数里,谁想吃自个捕就行。
可既然有人提出来了,他就不能视而不见,对池大柱道:“既然这样,你们家就少要几斤鱼吧!”
池大柱点头应了,用几斤鱼换闺女高兴可不是值了!这下董婆子和杏儿娘啥也说不出来了,人家都答应用鱼换了。
杨婆婆看不上两人的做派,哼了一声继续看捕鱼。想当初她男人还没有死的时候,每年都要下去捕鱼,一眨眼就过了这么多年。
见儿子捕到一天大鲤鱼,叫了声好,儿子跟她老头当年还真是像啊!